在日系車企中,日產品牌成立時間不算是最早的,在全球市場的銷量上也不是最好的,不過在日本國內,日產品牌的地位可以說絲毫不比豐田差。關於這一點,從日產的名稱上就能看出來。
顧名思義,“日產”指的就是日本生產的意思。在1933年成立之初,日產的股東就是“日本產業”,所以也才有了日產這個名稱。
先來回顧一下日產汽車的歷史,巔峰時期是上世紀40年代,在那個時候日產無論是技術還是銷量都經歷了快速發展的階段,特別是在海外市場表現尤為突出。很快就成為在日本僅次於豐田和本田的第三大汽車製造商。在50年代後期,日產正式進入美國市場。60年代後,歐洲也有了日產的身影。
到了上世紀90年代,日產在中國先後成立了鄭州日產和東風日產兩家合資公司。至此除日本本土外,中國、歐洲和美國這些全球主要的汽車市場,日產都已經全面布局並成為全球頗具影響力的汽車品牌。
不過,在發展的過程中日產並非是一帆風順的。早在1999年日產就陷入了破產危機。如果不是雷諾汽車出手相救,日產汽車當時就已經岌岌可危了。在日產汽車這場危機中,有一個人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這個人就是戈恩。
他在1999年臨危受命,先後擔任日產株式會社社長和日產汽車ceo,並且帶領日產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成為全球獲利最高的汽車品牌。然而在帶領日產走出危機之後,2017年戈恩被迫辭去了日產ceo等職務,他的職位由日產副董事長西川廣人接任。在此後的幾年中,日產已經換了四任ceo。現任日產ceo兼首席執行官是伊凡·埃斯皮諾薩。是今年4月1日正式上任的。只不過他從內田誠手中接過的日產,已經是風雨飄搖破舊不堪了。因為在今年2月,三大評級機構已經將日產的信用評級下調至“垃圾級”。
關於日產目前的現狀,其實不用多說大家也都知道了,用一句話總結就是虧損嚴重銷量下降。在全球範圍內關閉工廠和裁員,是今年日產汽車的大動作,也可以理解為日產在斷臂求生。
除了關廠和裁員,伊凡·埃斯皮諾薩還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那就是出售日產位於日本橫濱的全球總部大樓。早在幾個月前,官方就已經發布消息了。
就在近日,這件事情終於塵埃落定了。
11月6日,在日產發布的半年虧損財報數據中,正式宣布以970億日元出售了其全球總部大樓。交易完成後,日產將會以租賃的方式繼續使用該大樓作為總部,據說使用期限是20年。
毫無疑問,日產這招“斷臂求生”雖然聽上去有些悲壯,但也實屬是無奈之舉。因為早在去年11月,就有媒體報道日產的現金流只剩下14個月。如今一轉眼12個月過去了,“搞錢”對於日產的“當家人”伊凡·埃斯皮諾薩來說是當務之急。如果他不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很難應對危機。
進入到2025年後,在國內市場日產也加快了新能源車轉型的步伐,推出了全新的中大型純電動轎車日產n7。憑藉著低價的優勢,這台車剛上市的幾個月勢頭還是很猛的,8月銷量更是一舉突破了萬輛大關。不過在今年9月後,日產n7的銷量又出現了大幅下降。
由此可見,即便是價格已經很低,日產n7相比同級別的國產純電動車型,競爭力依然不是那麼強。
版權聲明:本文為車快評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未經允許嚴禁轉載,且圖文杜絕任何形式的抄襲盜用,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文章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到您的作品,請聯繫我們索取稿酬或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