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亂吃了!華人常吃的保健品被曝或“助癌生長”!補得太勤反而害了自己…

現在的保健品,幾乎成了現代人的“精神支柱”和“健康外掛”。五顏六色的膠囊、成分複雜的粉末,看起來就像“生命續命丸”——彷彿只要吞一口,就能瞬間滿血復活。

想補維C?有。想抗老、護肝、護胃?一應俱全。似乎只要你有焦慮,就能在貨架上找到“解藥”。

但問題是,這個看似繁榮的保健品世界,其實更像一座“江湖”——熱鬧背後,套路暗藏。那些被吹得天花亂墜的產品,究竟是真有奇效,還是在收割我們的信任與錢包?

前陣子,《Harvard Health》報導中提到,一些被海外華人奉為“神仙保健品”的產品,被專業營養師當場“揭穿”,真相讓人哭笑不得。

根據《每日郵報》的報導,那些被吹得天花亂墜的“健康神器”,有時不僅幫不了你變健康,反而可能在身體裡“埋下隱患”。從肝功能受損到腎結石,甚至潛藏癌症風險——這簡直是“養生養到生病”的現實諷刺。

營養師妮可·安德魯斯(在Instagram 上坐擁33.4萬粉絲)最近就公開“打假”。她專門為癌症患者提供營養指導,卻在社交媒體上毫不留情地指出:很多人天天在吃的維生素補充劑,不僅沒好處,有時還可能“添堵”。

她在視頻中調侃道:“蘋果醋、膠原蛋白、軟糖維生素、薑黃粉……大家都當它們是健康魔法藥,結果吃著吃著,身體反而先崩了。”她強調,長期過度依賴這些補充劑,不僅會擾亂身體的自然平衡,甚至可能成為疾病的“幫兇”。

在她列出的“既沒必要、還可能坑人”的榜單裡,第一名就是——蘋果醋膠囊。聽起來高端,實則多此一舉。蘋果醋原本是發酵產物,確實含有一些有益成分,但製成膠囊後早已失去原有平衡,還容易刺激胃和牙齒。

至於那些被吹成“減肥、降壓神器”的功效?抱歉,目前沒有任何可靠研究能證實。她建議:想助消化,不如喝點檸檬水、吃點泡菜,比吞膠囊更靠譜。

接下來是膠原蛋白。她的觀點非常直接:身體不缺,就別硬補。過量攝入不僅沒必要,還可能干擾其他營養的吸收。與其花大價錢買粉,不如踏實吃點雞肉、魚、蛋,再搭配橙子、漿果補充維C,既補營養又省錢包。

生物素(維生素B7)也榜上有名。安德魯斯提醒,攝入過多的生物素可能干擾血液檢測結果,讓醫生都看不懂報告。她建議,從天然食物中攝取才更聰明,比如雞蛋、堅果、綠葉菜、鱷梨和紅薯。

至於薑黃——這位“抗炎網紅”,在高濃度補充劑形態下也可能“翻車”。吃多了容易刺激胃,還可能傷肝。她的建議很實用:想吃就吃原料,炒菜、煮咖哩、打冰沙都行,搭配一點油脂還能幫助吸收,既安全又好吃。

最後登場的是老熟人——維生素C。它確實是免疫系統的小幫手,但吃太多同樣會出事——腎結石、腹脹、脹氣都可能找上門。最好的補充方式,依然是來自天然食物:橙子、草莓、西蘭花就是最好的選擇。

安德魯斯的總結樸實又實用:真正的健康,不在瓶瓶罐罐裡,而在你的日常餐桌上。別被華麗包裝迷惑,廚房的碗筷,才是最靠譜的“保健工具”。

安德魯斯的擔憂並非杞人憂天,科學界的多項研究也陸續“點頭認同”。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維生素吃太多,不僅補不出健康,反而可能讓身體“反將一軍”。

2023年發表在《臨床研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就讓人震驚——原本被視為抗氧化英雄的維生素C和E,居然在某些情況下會“叛變”,反而助長腫瘤生長。

當然,維生素C和E本身並不是“壞蛋”。 C負責修復組織、維持皮膚與血管健康;E則是眼睛和免疫系統的小幫手。真正的問題在於——劑量。再好的東西,吃多了也可能“翻車”。

一般來說,從食物中攝取這些維生素完全沒問題。維生素C在橙子、西蘭花中含量豐富;維生素E則存在於堅果和種子中。但一旦通過補充劑“猛灌”,就容易超標,反而可能引發反效果。

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就驗證了這一點——他們在實驗中給小鼠注射肺癌細胞,並在飲用水中逐步加入維生素C和E。結果令人傻眼:這些維生素竟然刺激了小鼠體內一種蛋白質的生成,而這種蛋白質會為腫瘤“修建血管”,相當於為癌細胞“開加油站”,讓它們長得更快。

這項研究無疑是當頭一棒:補充劑不是越多越好。維生素的益處毋庸置疑,但若當成“靈丹妙藥”,反而可能弄巧成拙。真正的健康秘訣,依舊是那句老話——吃得均衡,睡得踏實,比吞多少顆膠囊都更有用。

在英國,吃保健品幾乎成了全民習慣。好像每天不吞上兩顆膠囊,就跟不上“養生潮流”。數據顯示,約有一半英國人每月至少服用一次補充劑,希望藉此延緩衰老、維持狀態。維生素、礦物質、護膚小藥丸……各種補劑早已悄悄擠滿了浴室櫃。

但專家們最近發出提醒:別補得太猛。英國人最鍾愛的補充劑之一——鐵片,可能暗藏“鐵拳”危機。研究發現,如果每天服用某些鐵補充劑超過一次,可能導致腹瀉、便秘,甚至誘發腸道炎症。而這些炎症正是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的潛在導火索。

克羅恩病這個名字或許有點陌生,但你大概聽過它的“八卦版”:當年凱特王妃一度“神隱”,網絡上就曾流傳她患了這個病的傳言(當然後來被證實是謠言)。

英國醫生艾哈邁德·阿卜杜勒·埃爾巴里在TikTok上警告(播放量超50萬):鐵補充劑別亂吃!他說,鐵攝入過量不僅干擾其他礦物質吸收,還可能提升腸癌風險。據長期研究,每年約有1.7萬人因此喪命,且患者越來越年輕化。

NHS建議成年人每日鐵攝入量:男性:8.7毫克;19–49歲女性:14.8毫克;50歲以上女性:8.7毫克。

現實中,大多數人完全能從飲食中獲得足夠的鐵。紅肉(牛、羊、豬)、豆類、菠菜、羽衣甘藍都是極佳來源。反之,鐵補太多會導致肝硬化、糖尿病、心衰,甚至增加腸癌風險。

所以,別再把鐵片當“萬能電池”了。真正的健康秘訣,從來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剛剛好”。下次再看到那些閃著健康光環的“小藥丸”,不妨問問自己:你是在養生,還是在“養病”?

保健品,說白了就是個“營養備胎”。想靠幾顆膠囊包辦健康?那真是想多了。

真正的健康早就寫在人類基因裡:邁開腿,管住嘴。

別把希望寄託在小藥瓶上——保健品只是輔助,生活方式才是根基。

圖片及信息來源: 非註明原創均來自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絡留言,會立即刪除。

聲明:本公眾號發布的文章和圖片等出於為公眾傳播有益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完全真實性,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非獲授權不可使用本公眾號的內容,違者需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本公眾號不對文中出現的所有第三方廣告,以及發布的所有廣告負有任何責任。

圖片及資料來源:所有無水印或註明均來自網絡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表的文章、圖片出於向公眾傳播有益信息的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確認其內容的完全真實性,也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做出任何保證。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使用本公眾號內容,違反者須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本公眾號不對文章中出現的所有第三方廣告以及發布的所有廣告負責。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