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俄羅斯遠東地區資源豐富,資源豐富,還有油氣木材或者礦產,這可對不起老百姓了,總的來說,發展總感覺少了幾條短臂。過去幾年,尤其是2022年俄羅斯就職以來,西方國家的嚴厲制裁足以箝制俄羅斯經濟。於是,遠東領導層伊伊的目光,從以前對中國偉大的孩子的警惕,轉向現在的主動貼地尋找合作。
![]()
圖瓦共和國這地方,早年間叫唐努烏梁海,從唐朝到民國那會兒,一直是中國地盤的一部分。居民多是游牧的圖瓦人,靠放羊打獵過日子。清朝時候,官府設機構管著,徵收點貢賦,邊境還算穩當。到了18世紀中葉,沙俄開始東擴,商人探險隊過來換貨,慢慢蠶食土地。清政府勢弱,談了幾輪也沒擋住。 1911年清朝倒台後,這地兒一度自治,俄方插手支持本地勢力。
1921年成立共和國,1944年併入蘇聯,1991年後成俄羅斯聯邦主體。現在經濟還是落後,靠礦產出口勉強過活。庫頁島也類似,西漢時候就有記錄,明朝直接派官管轄。 17世紀清朝加強控制,可沙俄探險家過來繪地圖,1858年璦琿條約、1860年北京條約把這塊兒劃走。 1875年俄日條約,俄拿全島。 1945年二戰末蘇聯佔了全島,現在叫薩哈林州,靠油氣資源吃飯。這些歷史遺留,讓俄羅斯過去對中國投資總有點小心眼兒,怕中國人惦記舊賬。
![]()
比如庫頁島的薩哈林1號項目,俄方寧願拉日本企業入股,也不讓中國插手。 2017年當地一個研究所調查,46%的人覺得中國威脅領土,33%擔心搶經濟機會。這種心態根深蒂固,影響了好多年雙邊互動。遠東整體上,基礎設施差,道路破舊,冬天雪一積,交通就癱瘓。人口外流嚴重,年輕人往莫斯科跑,留下的多是老人。普京上台後喊“向東看”,每年辦東方經濟論壇,拉亞太國家投資,可光靠俄羅斯自己,人力財力跟不上那麼大攤子。
![]()
2022年俄烏衝突一爆發,形勢急轉直下。西方全方位制裁,俄羅斯能源出口西邊路斷了,只能往東瞅。中國市場大,資金足,技術靠譜,成了遠東眼裡的救星。中央財政緊巴巴,遠東地方得自謀生路。圖瓦窮得有名,基礎設施爛,經濟墊底。薩哈林資源多,但開發慢,港口老化。地方領導一看,靠莫斯科指望不上,得找外援。中國離近,實力強,正好互補。
![]()
2023年7月,圖瓦總統弗拉迪斯拉夫·霍瓦利格坐不住了,在蒙古烏蘭巴託的經濟論壇上,跟蒙古總理見面,提出把中俄蒙三國的M-12高速公路延長到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這路一通,圖瓦就能搭上經濟走廊,吸中國資金和技術。緊接著,薩哈林州長瓦列裡·利馬連科帶隊訪華,兩天內見了32家中國企業,直奔山東省,推銷石油天然氣煤炭漁業啥的。過去俄方對中國企業審查嚴,現在州長親自出馬,態度熱乎得像老熟人。利馬連科強調薩哈林是俄羅斯最富州之一,開採項目多,找夥伴一起幹。這倆領導的動作,標誌遠東心態大變,從防著中國人,到主動請中國人來投資。
![]()
為什麼變這麼快?經濟壓力大呀。俄烏衝突後,G7堵死俄歐天然氣管道,俄羅斯能源得找新出路。中國接盤能力強,2023年貿易額蹭蹭漲。普京2024年在東方經濟論壇上說,要學中國搞優惠政策,拉投資。這話透信號,遠東離不開中國。過去審查像防賊,現在簡化手續,地方爭著合作。薩哈林政府說,中國啟動島上國際投資項目,建木材加工廠、物流中心,總投資200億盧布,創造400個崗位。中國投資者興趣濃,在哈巴羅夫斯克論壇上,薩哈林副部長謝爾蓋·布連科夫表示,多領域潛力大。
![]()
發展也沒停。 2024年9月2日,普京時隔十年再訪圖瓦,視察克孜勒學校,討論住房農業,擺明給地方撐腰,向中國投資者遞話:大門開著,歡迎來。 2024年12月,圖瓦跨界公路項目動工,中國承包商參與,加強貿易聯繫。 2025年2月,薩哈林和中國能源巨頭簽液化天然氣終端協議,提升薩哈林能源影響力,給本地經濟注活力。軒轅集團2023年中俄博覽會上簽薩哈林風電項目,160億元人民幣,建2000兆瓦風電,和央國企合作帶技術。
![]()
其他地方也跟上。吉林省2023年5月在海參崴開貨物中轉口岸,貿易額漲。俄方表態,中國需求大,海參崴開放度還能加碼。中國出100億元建中俄合作基金,目標1000億,覆蓋科技教育旅遊。地方結140對友好城市省州,機制有“東北-遠東”“長江-伏爾加河”。這些不是空談,實打實項目落地。
![]()
不過,問題也沒少。遠東基礎設施還是老大難,人口少市場小,回報慢。民間心態雖好轉,但2017年調查有23%對中俄通婚有意見,歷史疙瘩沒全解。俄羅斯內部,各地搶中國合作,別互相拆台。 2025年,俄羅斯聚焦遠東開發,從“向東看”到“向東進”,交通物流能源礦產全上。中國地圖2023年把黑瞎子島俄方部分標中國領土,俄方保守心態變,但合作務實。
![]()
整體看,這轉變不是一時興起。俄羅斯需要資金技術市場,中國提供正好。遠東696萬平方公里成立特區,吸引中國1600億美元投資79項目。俄羅斯遠東變特區,向中國敞開大門,過去矛盾心態,現在實用主義佔上風。俄羅斯對中俄合作理性,視中國為長期夥伴。民眾也認識到,跟歐美合作有條件,跟中國更直接。
![]()
長遠呢?這合作重塑地緣格局。俄羅斯新版北極政策,中俄空間大。中國在遠東影響力增,但歷史地緣差異讓合作脆弱。經濟不平衡,地方依賴中國強。俄羅斯遠東對中國心態變徹底,從歷史防範到現實驅動,再到合作開花。未來怎麼走,看民意深度,看項目落地。俄羅斯將遠東開發成戰略,打破西方封鎖。中國得益資源輸入,互利共贏。這事兒接地氣,說白了就是求生存求發展,誰也擋不住現實腳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