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程序員圈子裡,Cursor2.0這玩意兒快把群聊炸開鍋了,有人說它是救苦救難的神器,一人能頂一個小團隊;有人罵它是割韭菜的新套路,更新完比以前更坑。
今兒個咱們就扒得明明白白,這工具到底值不值得沖。
說句實在話,Cursor2.0的核心更新就倆關鍵詞:快,以及不用人瞎操心。
最拿得出手的當屬自研的Composer模型,官方吹得天花亂墜,說“相近智能下速度快4倍”,2025年的實測還真沒太吹牛,Composer每秒能生成250個tokens,大多數交互30秒內就能搞定。
核心更新:速度真能上天?
這速度啥概念?有開發者試着手寫一個todo網頁,剛輸完“做個帶增刪改查的todo頁面,要響應式布局”,代碼就嘩嘩往外冒,比之前用GPT-4快了近一倍。
還有人測了寫登錄功能,以前等第三方模型出代碼的功夫,現在能喝口水刷條朋友圈。
但細節上是真拉胯,生成的使用者介面樣式老套得像十年前的網頁,甚至有實測發現它寫的超文本標記語言樣式全是亂的,不如Claude復刻得精準。
這也不奇怪,Composer是盯着真實工程任務訓的,擅長跑流程但在創意細節上還有短板,典型的“快是快,活兒糙”。
更顛覆的是多Agent並行功能,這才是真把開發的老規矩給掀了。
以前用AI編程,你得手把手指揮“打開user.js文件,改第15行的驗證邏輯”,現在不用了,只要說清目標,最多8個AI智能體就會分頭幹活。
我跟你講,這些Agent藏着個巧思,它們靠gitworktree機制在獨立分支操作,就像公司里每個程序員都有自己的開發分支,各寫各的不打架,最後自動合併成果,再也不怕代碼被改得一團糟。
有個做電商的程序員試了做支付模塊,讓Agent1寫接口、Agent2測邏輯、Agent3調樣式,半小時就搞定了以前大半天的活,就是看着後台token燒得跟流水似的,有點心疼。
內嵌瀏覽器更是補了老版本的大漏洞。
以前AI寫完代碼,得開發者自己跑項目、開瀏覽器看效果,有問題還得回頭跟AI掰扯半天;現在AI能直接在編輯器里打開瀏覽器,自己看效果、改bug。
官方演示里,一個前端應用從生成到優化,AI能自動循環好幾次,用戶幾乎不用動手。
有前端程序員說,現在改頁面樣式特方便,指着瀏覽器里的按鈕說“把這個顏色調淺點,尺寸放大20%”,AI立馬就能找到對應的CSS代碼改掉,省了不少翻文件的功夫。
爭議四起
但這波更新沒火幾天,吐槽聲就蓋過了讚譽,尤其是定價套路,簡直把老用戶整懵了。
你發現沒,Cursor的Pro套餐一開始喊着“無限使用”,後來悄悄改成500次優先請求,超了就變慢;接着又加了按量計費,現在乾脆搞起了“隱形限流”。
有用戶曬出賬單吐槽,兩周就用了當月配額的90%,再看套餐說明,“無限使用”四個字早沒了蹤影。
不到一年時間,五輪漲價加功能削減,不少老用戶直接轉投ClaudeCode,說後者處理複雜任務的表現還強10%-30%。
更氣人的是,自家新模型發布連免費試用都沒有,不像以前codex和grok還能讓開發者爽幾天,這摳門勁兒真是沒誰了。
更鬧心的是Composer的“副作用”。
多Agent並行看着高效,實則token消耗爆炸,一個任務的用量能翻好幾倍。
雖然Composer每token成本比Claude低4.5倍,總成本能降73%,但架不住用量大,普通開發者反而覺得更費錢了。
有個獨立開發者算過賬,以前用第三方模型寫個小項目,token賬單也就幾十塊,現在用多Agent模式,一次需求就燒完以前一周的量,總賬反而漲了不少。
不過Cursor也不是沒給“解藥”。
設計負責人RyoLu就建議,用的時候別頻繁重置上下文,不然AI每次都像新人接手;遇到AI搞不定的bug,最好自己改完再反饋給它,相當於“手把手教徒弟”。
但這話說回來,要是啥都得人工兜底,那花大價錢買會員的意義何在?而且Composer寫的代碼還有個大問題,全是硬編碼,改個需求得重寫一半,留下一堆“技術債”,這可是程序員最頭疼的“Bag”(包袱)。
國產工具還趁這機會搶地盤了。
TraeSOLO的Pro版每月才3美元,月活都超100萬了,能從零構建貪吃蛇遊戲還支持一鍵部署;通義靈碼也上線了AIIDE,專攻中文語境下的開發場景,在金融合規代碼生成里準確率能到95%。
有小公司程序員說,現在全公司都換成TraeSOLO了,寫個管理系統半天搞定,還能直接部署,月費才是Cursor的零頭,性價比直接拉滿。
對比之下,Cursor20美元的月費顯得格外刺眼。
安全方面倒是沒掉鏈子。
2.0默認開了沙盒終端,AI想跑個腳本?門兒都沒有,只能在隔離的小環境里折騰,不會搞壞你電腦里的重要文件,這倒是解決了“AI亂操作搞出刪庫跑路風險”的顧慮。
團隊功能也還行,企業能定統一的編碼規範,AI生成的代碼會自動遵守,不用再挨個改格式。
但這些優點在價格槽點面前,實在不夠打。
結語
AI編程工具拼的從來不是技術多炫,而是能不能真心幫開發者省時間、省錢。
Cursor2.0的多Agent和Composer確實有兩把刷子,把“快”和“自主”做到了位,但藏着掖着的定價套路,把好不容易攢的口碑敗光了。
開發者可不傻,國產工具又便宜又好用,Cursor再這麼作下去,遲早被用腳投票。
說到底,技術再好也得講良心,畢竟程序員的時間和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
誰真心辦事兒,誰在玩套路,大伙兒心裡門兒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