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毛澤東在六屆六中全會作結論報告

11月5日:毛澤東在六屆六中全會作結論報告 -

抗日戰爭史上的今天

權威解讀

1938年11月5日、6日,毛澤東在中共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作結論報告。結論共講了五個問題:第一,六中全會的成功。毛澤東指出:這次會議總結了抗日戰爭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全部經驗,科學地分析和估計了抗日戰爭的形勢,規定了黨的方針和任務。我們黨奮鬥了十七年,空前地進步了,黨已經能夠更靈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於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第二,廣州武漢失守後的形勢。毛澤東指出:在敵強我弱形勢沒有發生決定性變化的條件下,廣州、武漢的放棄是正確的。這種戰略退卻雖一時表現了有利於敵不利於我,但從整個形勢看錶現了有利於我不利於敵,我們保存了實力,敵人的兵力更分散了。日軍佔領上海等地時是一鼓作氣,佔領武漢後它的力量就再而衰,其戰略進攻接近了頂點,這是相持局面快要到來的象徵。第三,民族統一戰線的長期性。毛澤東指出:為了長期合作,統一戰線中的各黨派實行互助互讓是必需的,但應該是積極的,不是消極的。國民黨的方針是限制我們發展,我們提出“一切經過統一戰線”的口號,只是自己把自己的手腳束縛起來,是完全不應該的。正確的方針應該是既統一,又獨立。用長期合作支持長期戰爭,就是說使階級鬥爭服從於今天抗日的民族鬥爭,這是統一戰線的根本原則。第四,戰爭與戰略問題。毛澤東再一次從許多方面論述了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意義,強調指出:中國的情況與資本主義國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共產黨的任務,基本的不是經過長期合法鬥爭以進入起義和戰爭,也不是先佔城市後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因此,全黨都要注重戰爭,學習軍事,準備打仗。共產黨員不爭個人的兵權,但要爭黨的兵權和人民的兵權。在兵權問題上患兒童疾病必定得不到一點東西。第五,其他問題。毛澤東講了過去幹部政策上的錯誤,新老黨員的關係,三民主義共產主義的關係,邊區工作等。這篇結論報告的部分內容分別以《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問題》、《戰爭和戰略問題》為題,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

抗日戰爭史回眸

1937年11月5日

侵華日軍第十軍趁隙在杭州灣北部金山衛等地登陸,隨後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十月初三慘案”。

1941年11月5日

1941年11月5日,“狼牙山五壯士”的戰鬥事迹被寫成通訊發表在《晉察冀日報》,原名《棋盤陀上的五個神兵》,延安解放日報》轉載。

策劃:李方舟董大正任子薇

製作:任子薇杜丹

來源: 光明網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