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才懂,武松為何反對宋江招安,你看扈三娘委身王英時說了什麼

《水滸傳》中,那幫梁山好漢的結局為何多半都是悲劇?相信不少人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都是“都怪招安”。

確實,若當初這幫人不跟着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也就不需要被朝廷派去征遼、田虎、王慶、方臘了,但多數人似乎沒思考過一個事實,若不接受招安,梁山這幫人的結局就一定會更好嗎?

別說他們能倚仗那水泊之險偏安一隅,甚至他們連做到自給自足都很難,所以招安對於梁山這幫人而言,已經是最優解了。

長大才懂,武松為何反對宋江招安,你看扈三娘委身王英時說了什麼 -

(武松、宋江劇照)

可說來奇怪,宋江提出要招安時,武松為何會站出來與他唱反調?他不是最先提出招安的人嗎?

一、先提招安之人

無論你讀沒讀過《水滸傳》,多半都對武松的事迹有所耳聞,畢竟這位猛漢可以說是火出圈的存在,但你如果以為武松就是個一身正氣,只懂懲奸除惡的好人,那就錯了。

倒不是說武松是惡人,而是《水滸傳》中的大部分角色都是有多面的,他們是有血有肉的。

就說招安這件事,其實最初是由武松提起的。

當時他與宋江在孔家莊分別時,宋江邀請武松與他一同去清風寨投奔花榮,此時他們就有這麼一番對話:“武松道:‘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帶攜兄弟投那裡去住幾時。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須連累了哥哥。便是哥哥與兄弟同死同生,也須累及了花榮山寨不好。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宋江道:‘兄弟既有此心歸順朝廷,皇天必祐。若如此行,不可苦諫。你只相陪我住幾日了去。’

總之,這段對話中最核心的一點就在於武松原本是有心接受招安的,甚至這事兒都是由他提出來的。

那麼接受招安有什麼好處呢?

長大才懂,武松為何反對宋江招安,你看扈三娘委身王英時說了什麼 -

(宋江劇照)

宋江接下來又說了這麼一句:“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楊志投降了,日後但是去邊上,一槍一刀,博得個封妻蔭子,久後青史上留得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一世。

是了,不僅能洗白身份,還能娶妻生子,那確實不錯。

可到了後來的大聚義時,宋江再提招安一事,武松卻換了說法。

二、再見已經變了臉

當樂和唱着“天王要招安”的唱詞時,武松卻好似是被觸怒了一般,頓時就要砸場子。

他只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

當真是怪事,當初說要招安的也是他,怎麼此時他卻說要招安便是冷了兄弟們的心?

莫不是他與宋江在唱雙簧,畢竟在旁人看來,他可是宋江的心腹,是最服宋江的人,接着再由宋江把他說服,也就斷了其他兄弟們反對招安的念頭。

事實上後來武松也確實被宋江說服了,除了李逵和魯智深之外,也沒有其他人站出來反對,招安一事反倒因他們這麼一鬧而成了。

所以這就是武松的用心?

長大才懂,武松為何反對宋江招安,你看扈三娘委身王英時說了什麼 -

(武松劇照)

至少在筆者看來,並非如此,因為宋江勸說他們的時候,也是表現出了些許無奈的,說白了,宋江並沒有把握說服武松、魯智深等人,他是用的近乎乞求的口吻。

說是:“眾弟兄聽說:今皇上至聖至明,只被奸臣閉塞,暫時昏昧。有日雲開見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擾良民,赦罪招安,同心報國,竭力施功,有何不美?因此只願早早招安,別無他意。

說白了,這不是武松和宋江串通好的雙簧,而是武松臨時起意,就連宋江也被他懟得措手不及。

所以這是為何?

施耐庵沒解釋,但結合書中的細節來看,也不難找到答案。

三、心灰意冷

到了故事結尾的時候,宋江勸說魯智深歸朝接受封賞時,又提到了當初他向武松承諾的事。

說是:“那和尚眼見得是聖僧羅漢,如此顯靈。今吾師成此大功,回京奏聞朝廷,可以還俗為官,在京師圖個蔭子封妻,光耀祖宗,報答父母劬勞之恩。

又是“蔭子封妻”,你看,儘管梁山這幫人多半都是只顧打熬筋骨,不近女色的猛漢,但他們骨子裡還是有個蔭子封妻的夢,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娶妻生子這件事還是十分有誘惑力的。

長大才懂,武松為何反對宋江招安,你看扈三娘委身王英時說了什麼 -

(扈三娘、王英劇照)

可魯智深卻是一口回絕了,為何?因為他的心已經死了。

對於武松而言,亦是如此。

而當初王英與扈三娘成親一事,就足以讓他對“蔭子封妻”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王英和扈三娘成親那天發生了什麼?

很簡單,問題就在於扈三娘表現得太過坦然了,書中是這麼寫的:“宋江親自與他陪話,說道:‘我這兄弟王英,雖有武藝,不及賢妹。是我當初曾許下他一頭親事,一向未曾成得。今日賢妹認義我父親了。眾頭領都是媒人,今朝是個良辰吉日,賢妹與王英結為夫婦。’一丈青見宋江義氣深重,推不得。兩口兒只得拜謝了。晁蓋等眾人皆喜,都稱領宋公明真乃有德有義之士。

一旁的眾兄弟們贊宋江有德,他哪有德了?逼迫一個弱女子嫁給仇人,還算有德?

其實更大的問題在於扈三娘的態度,扈三娘全家老小都被梁山的人給殺了,此時她要嫁給王英,卻也表現得雲淡風輕。

長大才懂,武松為何反對宋江招安,你看扈三娘委身王英時說了什麼 -

(武松、潘金蓮劇照)

即便此時武松不在場,後來他看到王英和扈三娘在一起,聽聞了他們的事迹。

再結合他早前看到嫂嫂潘金蓮對他哥武大郎做的那些事,他也不免對“娶妻”之事不再抱有幻想,所以是否招安對於他而言還有什麼意義?

或許當個綠林猛漢,還更逍遙快活,這或許才是武松對於招安一事前後態度不一的原因。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