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被“攔腰斬斷”,這還不算,他們還得天天看鄰國臉色過日子?這還要不要人活了?聽起來像電視劇橋段,可文萊人真就這麼憋屈了幾十年。
![]()
說到這裡可能不少朋友會覺得,像文萊這種人均GDP三萬多美元、滿街賓利勞斯萊斯、汽油比礦泉水還便宜的“中東式土豪”,日子過得那叫一個爽。但現實狠狠打臉!他們連自家兩塊地之間通個車,都得先“借道”馬來西亞,排長隊、過邊檢、限速慢行,節假日堵得連外賣小哥都繞道走。更扎心的是,馬來西亞靠著這條“必經之路”,把林夢搞成了免稅購物天堂,文萊人花的錢,全流進了別人口袋。這哪是過路?分明是交“尊嚴稅”。
今天,咱們就聊聊這個東南亞小國如何從昔日海上霸主?又是如何一步步被割成“地理碎片”?又如何靠著一座中國造的大橋,硬生生把百年憋屈踩在腳下。
回溯到15世紀,文萊可不是現在地圖上那個指甲蓋大的小點。那時候,它可是加里曼丹島的“扛把子”,疆域橫跨半個婆羅洲,艦隊在南海上橫著走,連蘇祿海盜見了都得繞著跑。更難得的是,它和中國的關係,早就“鐵”到能穿一條褲子,南北朝時就派使者送國禮,宋朝組團來朝貢,明朝更是大批華人漂洋過海,在文萊安家落戶。
![]()
而在當時有個叫黃森屏的福建泉州人,堪稱“文萊版趙子龍”,此話怎麼說呢?很簡單,他帶著一幫老鄉遠渡重洋,在異國他鄉白手起家,拉起一支華人武裝,硬是在叢林密布的婆羅洲打出一片天地。當地人直接尊他為“拉阇”,也就是“王”的意思。
後來文萊被蘇祿國打得節節敗退,眼看就要亡國,蘇丹急得團團轉,乾脆把女兒嫁給他,求他出山。當時黃森屏二話不說,提刀上馬,率軍反殺,硬是把文萊從懸崖邊上拽了回來,不得不說,他確實是有著不錯的能力。他去世後,文萊王室不僅沒把他當外人,反而奉為開國始祖之一,至今還在史書裡給他留著高光一頁。
可惜,好日子沒撐太久。西方列強紛紛登場,文萊的歷史直接被改寫。當時西班牙從菲律賓打過來,荷蘭吞了南邊,英國人也沒有坐視,他們在19世紀之時,英國人打著“保護”旗號,一步步蠶食文萊領土,砂拉越、沙巴、林夢,一塊接一塊被劃走。尤其是林夢,正好卡在文萊本土和淡布隆之間,這一拿,等於一刀把國家劈成兩半。
![]()
被逼無奈,在1888年之時,文萊又被迫簽下《英布條約》,外交、王位繼承全歸英國說了算,在1906年又補簽協議,連內政國防都拱手相讓,你看看,這完全成了傀儡了。說白了,就是個掛著國旗的“高級傀儡”。
等到1963年英國撤走,留下的爛攤子卻甩給了文萊:它把砂拉越、沙巴連同林夢,一股腦塞進新成立的馬來西亞。文萊眼睜睜看著祖輩傳下的土地成了別人的“州”,心在滴血,卻無力回天。
1984年,文萊終於獨立,後來又發展如何呢?第一件事,他們就是找馬來西亞要回林夢,那麼成功要回來了沒?結果?人家連談判桌都沒讓上,直接一句:“不還,沒得談。” 就這樣,幾十年過去了,次次碰壁。文萊人每次去淡布隆,都像在演一出“通關遊戲” 排隊、蓋章、限速、堵車,還得忍受邊境小販的吆喝和免稅店的誘惑。那種“自家地盤走不通,還得看人臉色”的憋屈,只有親歷者才懂。
![]()
“我們自己的國土,憑什麼要繞別人家走?這還是自己家的國土嗎?”這句話,成了幾代文萊人心頭的刺。
可現實很骨感:全國才45萬人,連個像樣的工程公司都沒有。想建橋?談何容易!淡布隆和本土之間,隔著海灣、熱帶雨林、沼澤濕地,生態脆弱得像張薄紙,施工難度堪稱地獄級。歐美工程巨頭來看了一圈,紛紛搖頭:“這活兒,幹不好毀名聲,干好了也虧錢,誰接誰傻。”
就在文萊幾乎放棄希望時,中國伸出了手。
中建六局接手後,沒搞大拆大建,而是玩起了“空中搭積木” 所有橋墩、梁段先在移動鋼平台上預製好,再像拼樂高一樣一塊塊吊裝到位。全程不砍一棵樹,不填一寸濕地,既保住了雨林,又保住了進度。
![]()
當地工人一開始還嘀咕:“沼澤地上建30公里大橋?吹牛吧!”可到了2020年,橋真通了!車程從2個小時直接縮到15分鐘,文萊人一腳油門,直接“飛”過海灣,再也不用在馬來西亞邊境排隊受氣,這下真的是解氣了。
通車那天,文萊發展部長站在橋頭,眼眶泛紅,對著鏡頭說:“這種高難度工程,全世界沒幾個國家敢接。只有中國人做到了。”
這話不是客套,是發自肺腑的感激。因為這座橋,早已超越了交通意義!更是臉面的存在,同時這座橋也是一根脊梁,同時它也撐起了一個國家的完整和尊嚴。它讓文萊人終於能挺直腰闆說:“我的國土,我做主。”
而中國,也沒靠“撒錢”刷存在感。沒有附加政治條件,沒有強推模式,就是默默拿出技術、效率和尊重,幫朋友解決實際問題。這才是真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你有難,我有能力,咱一起扛,不圖回報,只求共贏,看看這才是大國應該有的擔當、格局。
![]()
說到底,文萊的故事,何嘗不是我們每個人的縮影?誰沒被現實“卡過脖子”?誰沒在規則的夾縫裡掙扎過?但文萊沒躺平,也沒硬剛,而是冷靜評估、果斷出手,選對了夥伴,走對了路,最終用一座橋,打通了任督二脈。
這世界從不相信眼淚,只認實力和智慧。尊嚴不是喊出來的,是乾出來的。國際合作也不是誰壓著誰,而是彼此照亮、互相成就。
所以,別再輕飄飄地說“小國無外交”了。文萊用一座橋證明:再小的國家,只要腦子清醒、夥伴靠譜,照樣能打出漂亮的翻身仗。
對於此,您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