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原油供應過剩加劇,預計金價今年將上漲42%

來源:第一財經

受避險資產需求激增及各國央行持續購金推動,2025年貴金屬價格創下歷史新高。

當地時間29日,世界銀行(下稱“世行”)發布最新《大宗商品市場展望》報告顯示,2026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或將連續第四年下行,跌至六年來最低水平。

世行在報告中表示,受全球經濟增長疲軟、石油供應過剩加劇及政策不確定性持續等因素影響,預計2025年和2026年大宗商品價格將分別下跌7%。

世行稱,能源價格回落助力緩解全球通脹壓力,大米小麥價格走低則提升了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糧食可負擔性。儘管大宗商品價格最近有所下降,但仍高於疫情前水平,預計2025年和2026年價格將較2019年分別高出23%和14%。

世行報告還稱,受避險資產需求激增及各國央行持續購金推動,2025年貴金屬價格創下歷史新高。

世行首席經濟學家兼發展經濟學高級副行長吉爾(Indermit Gill)表示:“大宗商品市場正在助力穩定世界經濟。能源價格下跌助推了全球消費者價格通脹的回落。但這種緩和態勢恐難持久。各國政府應藉此契機整固財政基礎,優化營商環境,加快貿易與投資步伐。”

世行:原油供應過剩加劇,預計金價今年將上漲42% -

預計金價2025年將上漲42%

世行報告顯示,2025年全球原油過剩規模顯著擴大,預計2026年將達到2020年——近年高點的165%。

同時,隨着電動汽車與混合動力汽車需求增長等因素,石油需求增速持續放緩。預計布倫特原油均價將從2025年的每桶68美元降至2026年的每桶60美元——創下五年新低。總體而言,預計能源價格2025年將下降12%,2026年將進一步下行10%。

糧食價格同樣呈現跌勢,預計2025年下降6.1%,2026年微降0.3%。受產量創紀錄及貿易緊張局勢影響,2025年大豆價格承壓下行,但未來兩年有望逐步趨穩。與此同時,隨着供應狀況改善,咖啡與可可價格預計2026年將有所回落。

不過,受生產成本上漲及貿易限制影響,化肥價格漲幅預計2025年將達21%,2026年則回落至5%。如此幅度的上漲可能進一步擠壓農戶利潤空間,並引發對未來作物產量的擔憂。

與此同時,黃金一向被視為經濟不確定時期的避風港,預計金價2025年將上漲42%,2026年進一步攀升5%,達到2015-2019年均值的近兩倍。白銀價格亦有望在2025年創下年度均價紀錄,預計漲幅達34%,2026年則再漲8%。

世行:原油供應過剩加劇,預計金價今年將上漲42% -

大宗商品價格在預測期內的跌幅或將超出預期

在本期報告中,世行還在“特別聚焦”部分結合當前大宗商品市場波動格局,回溯了國際大宗商品機制的發展脈絡。

研究發現,儘管過去採取的庫存管控、生產配額、貿易限制等措施短期內幫助穩定了部分大宗商品價格,但鮮有取得持久成效的案例。

最為持久的國際大宗商品機制——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始終在艱難地試圖維持市場主導地位,尤其在油價高企時期,因為高油價往往吸引新競爭者入場。

報告建議各國摒棄價格管控手段,轉而通過促進多元化高效生產、投資技術創新、提升數據透明度、推動市場化定價等方式,增強應對價格波動的長期韌性。

世行還在報告中表示,若全球經濟增長在持續貿易緊張與政策不確定性中延續疲軟態勢,大宗商品價格在預測期內的跌幅或將超出預期。若歐佩克+原油產量高於預期,可能加劇石油供應過剩態勢,給能源價格帶來額外下行壓力。預計2030年前電動汽車銷量將大幅增長,或進一步抑制石油需求。

反之,地緣政治緊張與衝突事件可能推高油價,並提振黃金、白銀等避險商品需求。就石油而言,進一步制裁的市場影響也可能推高價格,使其超過基準預測水平。

此外,若拉尼娜現象強度超出預期引發極端天氣,可能擾亂農業生產,推升供暖製冷電力需求,進而進一步推高糧食和能源價格。與此同時,人工智能的快速普及與數據中心電力需求的持續增長,可能推升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所需能源及鋁、銅等基本金屬的價格。

世行副首席經濟學家、預測局局長高斯(Ayhan Kose)說:“油價下行恰為發展中經濟體推動促進增長、創造就業的財政改革提供了時機窗口。逐步取消成本高企的燃油補貼,可騰出資源投入基礎設施與人力資本建設——這些領域能夠創造就業機會,同時提升長期生產率。此類改革有助於將支出從消費端轉向投資端,既有助於重建財政空間,也能支撐更持久的就業增長。”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