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建築系舉辦大成館微型積木比賽 專注力凝聚建築精神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922 15:10:19)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於9月17日在大孝館舉辦「2025文化建築大成館微型積木比賽」,大一新生林倢伸憑藉驚人的專注力與耐力率先完成作品,以5小時13分鐘奪下冠軍。拼築比賽以大成館智慧積木為主題,呼應校訓「質樸堅毅」,透過積木拼築過程引導學生在專注與實作中感受建築精神。現場吸引各年級學生踴躍參與,展現文化建築學子對空間結構的理解與創意落實的能量。

大成館智慧積木的推出,不僅再現建築風貌,更延續歷史的脈絡,展現出創新的教育視野。

大成館位於中國文化大學陽明山校本部,是創校初期-中國文化學院首座興建的館樓,樓上懸掛著「萬裏樓」匾額。這座教學大樓由建築師盧毓駿教授親自設計,取材於周代明堂的意象,結合多樣化的屋頂形式:正立面為莊嚴的廡殿頂,覆蓋翠綠色琉璃瓦;兩側則以歇山頂延展;後立面採用卷棚頂,層次豐富而獨具美學。為彰顯中國文化之美,整體建築更以「器」字造型呈現,寓意承載知識與文化,蘊藏建築教育的深厚底蘊。此次比賽以大成館為題,讓學生在拼築的過程中,重溫校園建築的歷史意涵,以雙手實踐「質樸堅毅」的精神。

王子奇校長表示,大成館智慧積木的推出,不僅再現建築風貌,更延續歷史的脈絡,展現出創新的教育視野。這份跨越世代的傳承,讓大成館不只是建築地標,更是一座凝聚理想與身體力行的學習殿堂,具體詮釋承先啟後的深刻精神。2025年,王校長以「校園特色建築深化國際交流、凝聚校友師生共識」為願景,特別委託校級「盧毓駿建築暨都市設計研究中心」研發並推廣大成館微型積木。這份經典收藏不僅凝結校園建築的歷史記憶,更象徵文化精神的永續傳承。拼砌之間,觸動感官、收藏榮耀,也是與文化大學一同承先啟後、共築未來的重要象徵。

經過激烈角逐,大一新生林倢伸憑藉驚人的專注力與耐力率先完成作品,奪下冠軍;大二黃怡靜以沉穩節奏完成拼組,獲得第二名;大五陳旻礽則以扎實的專業素養獲第三名。比賽另頒發特別獎肯定參賽者在拼築過程中的創意表現與專注精神,分別由大一梁茵築、大三陳君綺與郭紜禎拿下。雖然挑戰艱辛,不少同學因長時間操作而手指酸痛,但在模型完成的一刻,成就感與喜悅溢於言表,大家一致認為這是一次難忘而深具意義的體驗。

文化大學建築系舉辦大成館微型積木比賽,展現學生凝聚力。大一新鮮人林倢伸奪下冠軍;大二黃怡靜第二名;大五陳旻礽獲第三名。

獲獎同學林倢伸說,這次比賽是對專注力與耐心的極大考驗,每一個步驟都至關重要,唯有持之以恆才能完成;黃怡靜則笑稱,雖然積木很小讓大拇指疼痛不已,但過程既有趣又充滿挑戰,下次仍會想再參加;而陳旻礽則認為,這次挑戰雖辛苦卻極具收穫,不僅要專注,更要懂得判斷結構的穩定性,讓他深刻體會到建築精神在細節中展現。

大一新生林倢伸憑藉驚人的專注力與耐力率先完成作品,奪下冠軍。

系主任江益璋表示,這場比賽不僅是一場技藝的競逐,更是落實「設計教育寓於樂」的契機。林柏杉社資長特地前往觀賞比賽過程,並笑稱看到積木作品時,也勾起自己想親手拼組的念頭。江益璋強調,學生透過智慧積木的拼組,將大成館的建築精神轉化為可典藏的模型,在專注與創意中深化對建築的理解。這場活動讓學子以實際行動體驗「質樸堅毅」的精神,同時也再次將大成館的歷史價值與文化意涵,延伸至新世代的學習與成長歷程。

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未來將持續推動結合理論、實作與創意的教學,鼓勵學生在專業養成中勇於挑戰、拓展視野,並將每一次的手作與設計化為日後建築學習道路上的力量。


標題:文化大學建築系舉辦大成館微型積木比賽 專注力凝聚建築精神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