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祭出每一波的限貸令,都附帶「回溯條款」。(示意圖/ET資料照)
文/房市專家何世昌
截至去年九月為止,央行祭出每一波的限貸令,都附帶「回溯條款」,凡以往交易但未辦理房貸者均受到管制,第二屋貸款成數上限為5成,另高價住宅貸款成數只有3成。雖然央行矢言打擊「投機炒作」,可事實上並非如此,部份自住族群受到嚴峻衝擊,卻被打炒房政策所刻意忽視。
較常見的無辜族群,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高價住宅族群
眾所周知的,投資客幾乎都購買好轉手、低總價的小宅房型,通常不會碰高價住宅;所謂高價住宅,指的是台北市總價7千萬以上、新北市總價6千萬以上,以及雙北市以外4千萬以上的房型,這類房型貸款成數上限只剩3成。
因高價住宅總價過高、市場需求弱,連帶使得房價增幅空間偏低,且轉手性亦不佳。自2014年以來,迄今購買高價住宅者,十之八九都是自用需求,按理說並非央行打擊投機炒作的對象,卻始終在央行限貸名單上,與央行調控房市的說法有些出入。
▲央行指出,2024年房市投機氣焰嚴重,因此在當年陸續祭出第六波、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圖/記者湯興漢攝)
二、2024年以前購買預售屋族群
央行指出,2024年房市投機氣焰嚴重,因此在當年陸續祭出第六波、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並且回溯至以往已成交但尚未交屋的預售屋。
無限回溯至2024年以前乍看合理,實際上卻有矛盾之處。我們把時間推回到2021年至2023年,這段時間房市變動較為緩和,由於民眾看法保守,房價漲幅不大,整體買氣並不算熱絡,當時買房者多為自用需求。可是2024年實施的第六波與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把2024年以前買預售屋的民眾通通視為炒房客,並大砍貸款成數上限。
這種做法,就好像國中一年級新生莾撞犯錯,校長卻把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所有學生叫到操場全體處罰。二年級與三年級生何其無辜呢?
三、想留住起家厝的族群
台灣人普遍很「惜情」,有能力的話往往會留下「起家厝」並傳給下一代。但受到央行限貸令回溯措施衝擊,換屋族被逼著要出售「起家厝」,才能換取第二屋貸款八成的條件,讓部份民眾感到不捨。
台灣高房價問題確實嚴峻,這點無可厚非,唯央行執行管制措施時,若能衡量民情且更精準打擊炒房客,不至於錯殺無辜的自住客,將會獲得更多的掌聲。
▲房市專家何世昌 。(圖/何世昌提供)
何世昌小檔案
學歷:淡江大學中文系、世新大學中文研究所
經歷:中研院士曾永義教授助理、高雄特派記者、《住展雜誌》研發長
標題:何世昌/限貸令「回溯條款」非打擊投機 傷及3大無辜族群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