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展覽關注潮間帶環境 議員籲有效防治外來種

在金門縣文化局展出的「潮間的凝視─洪清漳金門潮間帶攝影展」9日舉行開幕式。圖為策劃者洪清漳所拍攝金門海岸海漂垃圾。中央社記者吳玟嶸攝 114年8月9日
在金門縣文化局展出的「潮間的凝視─洪清漳金門潮間帶攝影展」9日舉行開幕式。圖為策劃者洪清漳所拍攝金門海岸海漂垃圾。中央社記者吳玟嶸攝 114年8月9日

(中央社記者吳玟嶸金門9日電)金門潮間帶攝影展策劃者洪清漳說,潮間帶環境惡化,包括外來種互花米草盤據攤地等,呼籲更重視生物棲地;無黨籍議員董森堡說,縣府應可諮詢專家學者或在地觀察者意見,以真正有效防治外來種。

長年觀察、記錄金門潮間帶的退休教師洪清漳,其策劃「潮間的凝視─洪清漳金門潮間帶攝影展」2日已在金門縣文化局展出,今天舉行開幕式,金門縣政府代理祕書長張瑞心、無黨籍議員董森堡等出席。

洪清漳致詞表示,金門許多海洋生物很少被人琢磨、調查,盼記錄下這些生物與更多人分享;他也說,近年金門潮間帶變化快速,包括外來種互花米草盤據攤地、人為工程導致蚵田沙化或泥化等,許多生物可能就此消失,「沒有好的棲地,花再多錢進行調查、保育都沒有意義」。

洪清漳舉例,以三棘鱟為例,其數量大量減少原因是棲地被破壞,如果沒辦法還給生物們健康的環境,「不用幾年之後,這些攝影作品可能就變成歷史的紀錄」。

張瑞心接受媒體聯訪表示,互花米草可能取代許多植物,且其生長性強,雖然縣府每年發包移除,但互花米草仍持續生長,將與社區合作持續進行移除工作。

Google報紙透明的Google新聞

董森堡也受訪表示,怪手進行互花米草移除,必須深埋才能讓互花米草爛根死亡,但潮間帶環境怪手不易進入,且過去可能所埋深度不足,導致互花米草復發,「這樣子的防治好像變成另外一種永續工程,不是很妥當」。

董森堡說,專家學者或如洪清漳這類在地觀察者,應可提出重要的意見跟看法,縣府可向其諮詢,讓外來種防治作業能夠真正有成效。(編輯:謝雅竹)1140809

長年記錄金門潮間帶生物及環境的退休教師洪清漳(後立者),其策劃「潮間的凝視─洪清漳金門潮間帶攝影展」9日在金門縣文化局舉行開幕式。中央社記者吳玟嶸攝 114年8月9日

標題:金門展覽關注潮間帶環境 議員籲有效防治外來種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