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剪刀利落地裁开面料,數名裁縫正專注地伏在案台前穿針走线。柔和燈光映照下,他們手中的銀針在麻襯間靈活遊走,脖子上則掛着軟尺,隨時准備爲半成品進行精確測量,這是兩江新區第四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賀氏西服定制傳統技藝第四代傳承人賀賢虎與團隊的日常工作場景。
今天,和江小妹一起
走進位於天宮殿街道轄區的
薩唯爾高級定制店
揭开這項起源於民國時期的裁縫技藝
↓↓
▲薩唯爾高級定制店內操作間。羅婭 攝
▲薩唯爾高級定制店。李晨 攝
展開全文
四代傳承的縫紉世家
賀氏西服的家族故事始於第一代傳承人賀清。1882年出生的他,在巷弄裏支起裁縫攤,靠一些簡單的縫紉活維持家用。
上個世紀初,西服开始流行。敏銳的賀清开始研究西服定制技藝,即根據顧客體型制作紙樣,再精心縫制。這種個性化的定制服務很快贏得了口碑。
沿襲至1。三代傳承人賀振環,他在家鄉开了一家不足二十平方米的裁縫鋪。
裁縫鋪雖小,卻承載着街坊鄰裏的信任與期待。“那時候街坊鄰居都來找我爸做衣服,結婚的、參加工作的,人生重要時刻都需要一身好衣服。”賀賢虎回憶道,正是這種對技藝的執着和對顧客的用心,讓年幼的他在心底埋下了傳承的種子。
2011年,憑借在意大利六年裁縫工作的深厚積澱,賀賢虎來到重慶,創辦了薩唯爾高級定制店。
▲賀賢虎爲顧客量體裁衣。李晨 攝
創業之初門庭冷落,“最初幾個月訂單寥寥,但我們堅持用最好的工藝服務每一位客人。”賀賢虎告訴江小妹,當顧客走進門店,從顧客的職業、生活習慣,到個人審美偏好和穿着場合,他都會細致入微地了解,這些決定了西服最終的合身度與舒適度。
精准裁衣帶來好的口碑和效益,門店的客戶群逐漸擴大。2021年,薩唯爾高級定制店遷至財富中心,擁有了穩定的客戶群。“目前70%的客戶都來自周邊5公裏範圍內的金融、地產、外事等領域的專業人士,西服年均產量穩定在500套左右。”賀賢虎說。
▲店內陳列的西服成衣。李晨 攝
一針一线的修行
定制一套西裝,從流程上大致會經歷精准量體、精選進口面料,到手工制版、毛坯試樣,再經多次試穿調整,最終交付成品。賀賢虎更堅持採用全手工全麻襯工藝,此工藝難度大,制作成本高。
“全麻襯工藝需要將天然襯布完全依靠手工縫合,”賀賢虎解釋道,“雖然工序耗時,但成衣的挺括度和自然垂感是其他工藝無法比擬的。”
爲保證質量,賀賢虎會控制訂單量。這個月沒法做成的,只能請客戶排隊到下個月。作爲從業者,他明顯感覺到近些年來人們對定制服裝,尤其是定制西裝的關注和需求在上升。
“不少客戶寧愿排隊,也要等待一件完美的定制西服。”賀賢虎表示,特別是結婚、商務等重要場合,越來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這種“量體裁衣”的儀式感。
▲團隊在操作間內縫制西服。李晨 攝
面對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賀賢虎深知傳統手藝傳承的重要性,他創新推出“6+1”人才培養模式:即6位經驗豐富的師傅搭配1名學徒。學徒可獲得爲期兩年的免費系統培訓。
“每天從上午10點工作到晚8點,幾個月下來並不覺得枯燥,每天都有新東西要學。”正在練習鎖扣眼的學徒小羅告訴江小妹。
目前,薩唯爾高級定制店已經培訓了3名學徒,其中一位已在意大利佛羅倫薩從事裁縫工作。
從山城到世界的匠心之旅
在扎根重慶,服務本地高端客戶的同時,賀賢虎也積極推動中國手藝走向世界舞台。
“中國人從事裁縫技藝的優勢在於心細。”賀賢虎說。在他看來,裁縫更像是一種重復類的藝術,重復剪裁、縫制,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毅力。
在面對西裝這種外來的服裝門類時,他特別強調本土化改良的重要性,“希望在保持西服精髓的同時,未來能發展出具有東方美學特色的中式西服流派。”
▲2023年,賀賢虎團隊和時尚博主、網紅大咖、時尚买手,齊聚pitti uomo佛羅倫薩男裝展現場。受訪者供圖
四代人的堅守,不僅傳承了一門手藝,更延續了一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從街巷裁縫鋪到國際展會,賀賢虎的愿景很樸素:“讓世界看到中國裁縫的手藝值得被尊重。”
未來,賀賢虎希望將分店开至全球各國,目前除重慶門店外,新加坡門店已對外經營,更多國際客戶能親身體驗中國匠人打造的高級定制西服。
(通訊員:李晨)
標題:跨越百年的“非遺” :西服定制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