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13日電)「當時就像18層地獄,到處都是尖叫與哀號」,10年前的八仙塵爆,讓陳薇涵全身67%燒傷、昏迷1個月。她曾因疤痕放棄教遊泳,如今重回水上開遊艇,找到自己的「不可取代」。
說起2015年6月27日的那個夜晚,現年30多歲的陳薇涵語調平靜。那時背對舞台的她並沒有看到發生甚麼事,只知道人群突然開始推擠、奔跑,於是她跟著一起跑,直到再也走不動。
當時的記憶是片段的。她只依稀記得有人哭、有人叫,彷彿置身想像中的18層地獄。停下腳步後她在水池階梯裡,感覺眼睛是張開的,卻好像只剩下聽覺。接到電話的家人到現場找到了她,帶她上了救護車,在聽到1句「可能要把衣服剪開喔」之後,她就徹底陷入昏迷。
1個月後在加護病房醒來 「我沒有去上班」
陳薇涵再次恢復清楚意識時,已是1個多月後,插著呼吸器無法說話,但是她清楚的記得,當護理師告知當天是8月2日時,她腦中的第一個念頭居然是「我沒有去上班欸!」
陳薇涵這個看似荒唐的反應,其實與當時很多傷患一樣,以為只要擦藥,就可以回家。但剛醒來的她,甚至無法擡起手指頭按下叫護理師的電鈴,只能一直看著天花板,懷疑著自己是不是在作夢。直到轉到普通病房,看到其他傷友的狀況,她才意識到「好像,不是擦擦藥就可以回家了!」
傷口清創換藥帶來的痛苦,讓當時許多傷者,不時在醫院裡哭泣或喊叫,然而整個住院過程中,陳薇涵都沒有哭過,甚至一度被院方懷疑「有精神問題」。直到第一次復健,她遭受到了巨大打擊。
走路喫飯上廁所 不服輸支撐從頭學起
住院約3、4個月後,陳薇涵第一次被推去復健,當時治療師拿出1個存錢筒,要她把零錢投進去。「在跟我開玩笑嗎?居然要我做這個?」當時的陳薇涵內心如此想著,卻同時發現自己居然連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了,才頓時覺得「完了」。
不論投錢、喫飯、走路,或上廁所,對當時的她充滿挑戰。陳薇涵回憶,要重新學這些「以前都會」的事情,讓她覺得「很扯」,更充滿無力感。
出院後來到專為八仙塵爆個案成立的陽光家園時,又是另一次衝擊。原本以為每個傷者的復健進程都差不多的陳薇涵,發現原來只有自己不會走路,這才知道「事情大條了」。
所幸在陽光基金會與家人的陪伴下,陳薇涵大約1年後開始可以自己喫飯、重新學走路。「不希望成為家裡的負擔」的心情,加上不服輸、不想被打敗的個性成為她復健路上最重要的動力。

努力重返職場 找到不可取代的專業價值
事發3年後,復健有成的陳薇涵嘗試回到原本的工作崗位,在學校教遊泳。然而小朋友沒有惡意的童言童語、一個個與課堂無關的問題,卻一次次消磨了她的教學熱忱,在1個學期後決定離開學校。
但是,面試健身教練時,面試官又問了很多跟外表有關的問題,加上客人往往會從外表選教練,又再次讓她放棄。
她決定嘗試自己經營餐廳,用2年的時間確認「自己在工作上沒有問題」。之後,她又利用陽光基金會的圓夢計畫去學潛水,結合自身過去經驗、重新回到水域,慢慢找到自己「不可取代的部分」。
如今陳薇涵已是具備多項水域技能的專業遊艇船長。她堅信,「當專業有一定水準,人家就一定會去找你,不會再受外表限制。」
某些同情令人不適 如今她專注過好生活
10年過去,陳薇涵如今在倚仗著專業打出一片天,但日常仍免不了遭受異樣眼光。接受專訪的幾天前,才在搭捷運時,又發生剛坐下隔壁阿姨就立刻換位子的情況。
「雖然都是好意,但究竟是同理還是同情,其實接收者可以感受得到。」陳薇涵說,有人會看著她說「你怎麼這麼可憐」,也有人會幫自己開門,但這些同情反而令人不適,覺得不太對等;然而,同情者自己卻似乎常常分不清楚。
有人說,會遇到塵爆的人,當初都是「愛玩」才會去到八仙。陳薇涵無意否認,她說自己「就是愛玩,也很會玩,玩山玩海都可以。」
走過鬼門關前這一遭,她學會更專注在做自己的事、過好自己的生活,「因為也沒別人可以幫得了你什麼,喚不回你10年的青春。」(編輯:陳清芳)1140713

標題:塵爆10年重生/八仙塵爆傷後重學走路喫飯 陳薇涵回水上開遊艇重新掌舵人生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