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元件均有規定加工時長,系統會通過攝像頭畫面識別工人動作,若用時過長,將會體現在月末對這名工人的考核中,並扣除相應績效。
![]() |
點 擊 圖 片 看 原 圖 |
2020年12月中旬的上海,寒流初至。西北季風穿過街巷,催行人裹緊大衣。夜晚11點半,徐匯區漕寶路一家大型民營建築工程公司門前,十餘個行色匆匆的身影依次用工卡刷開門禁。
一行人分兩部電梯上樓,方才還談笑風生,此時卻集體沉默。一個年輕人試圖接續此前的“內部笑話”,卻被同事用嚴厲目光制止。
“電梯的攝像頭和OA系統關聯,還有錄音設備,”步出電梯後,資歷較深的高級工程師傅程低語,“這事本來保密,但人力一位離職的兄弟偷偷告訴了我。”
這群人夜晚來到公司是為了加班,但這並非是領導督促,也不是自願。
“我們員工系統的任務節點到了”。傅程說:“系統在14號突然出了個行動項,要求16號前必須完成,只好爭分奪秒。”
這個“行動項”亦非上級安排,而是由辦公系統自動生成,並直接下發給員工。若不能按期完成,所涉員工當月績效“將減少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