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三裏屯到上海外灘源,國貨女包品牌的招牌越來越醒目。
在上海淮海中路,山下有松門口的隊伍已經排到了隔壁;在北京國貿商城,端木良錦的线下門店成爲商場裏最熱鬧的一塊區域。
盡管這些包包的商品標籤上標注着上千的價格,有些品牌甚至上萬,但消費者依然樂此不疲。
一位端木良錦的消費者在大衆點評APP寫道:“小姐姐熱情地給我講解了包的細節和工藝,讓我覺得這個包上萬確實物有所值。”
曾經活在義烏批發市場的國貨女包,正在撕掉“廉價”標籤,悄悄开進城市C位。
《DT商業觀察》好奇,被稱爲“國產愛馬仕”的千元國貨女包到底賣得怎么樣?又是如何實現高端化升級的?消費者爲什么搶着买單?
在小紅書上,一條關於“國貨包包大步邁入千元時代”的筆記引發上千條評論。
有消費者羅列出一串品牌:山下有松、裘真、A.cloud、山水集、Amazing Song 、恩娜和尼雅、食草堂……這些均價千元以上的國貨包包,正在成爲一线城市白領的“通勤战包”。
市場也印證了這一感知。
蟬魔方數據顯示,2025年2月,天貓千元以上女包品牌銷售額TOP15中,有7個國貨品牌上榜,和YSL、Gucci等奢侈品大牌搶生意。
尤其是國貨品牌山下有松、裘真,一起擠進了銷售額TOP 3,僅排在COACH後面。
從售價來看,這些國貨女包的平均價格普遍在1000-2000元區間,和Coach、Michael Kors等輕奢品牌正面交鋒,而個樂和山下有松,更是突破了2000元門檻。
在天貓旗艦店,個樂價格最貴的一款包,是4988元的藍染牛仔皮流浪包,累計成交超1000單;山下有松的植鞣牛皮斜挎公文包標價4580元,天貓銷量突破2000單。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千元國貨女包,不是一夜之間就身價暴漲的。
不少小紅書網友都留意到,國貨女包品牌的價格在近幾年逐步上漲。
“PECO,21年看的時候還在500-1000的區間,現在居然都1000+了”“山水集我是眼看着它從兩三百漲到一兩千”。
魔鏡洞察數據顯示,2022年Q2-2024年Q4天貓平台上,半坡飾族女包均價從541.6元漲價至1584.8元,食草堂女包從295.4元漲至871.7元,翻了將近3倍。
此外,山下有松女包均價從1658.6元增長至2213元,個樂從2487.4元漲價至2807.8元,向更高價位發起衝擊。
國貨女包品牌靠什么越賣越貴、走向高端化的?
在服飾箱包行業,品牌高端化最直觀的表現往往就是漲價,但爲了讓消費者接受“溢價”,同時吸引更多消費者,品牌還會致力於構建和價格相匹配的認知體系,讓消費者感到“這個品牌雖然有點貴,但它值得”。
爲此,品牌除了在產品品質、供應鏈等方面下功夫,還會加大營銷力度,觸達更多潛在消費者,提高品牌知名度。
我們拆解了千元國貨女包品牌們這幾年的營銷動作,發現它們紛紛开展了一系列相似的高端化動作。
首先是給自己“加標籤”,合作國際設計師,登陸國際時裝秀,追平國際化水准。
迪桑娜將這種策略稱爲“佔高地,用高人”——聘請愛馬仕前資深匠師Thomas Maurice擔任品牌首席皮革工藝大師,开設國內首家高級訂制工坊,並成爲第一個登上米蘭時裝周的中國皮具品牌,成功給自己貼上了“奢侈品”標籤。
山下有松在2024年巴黎時裝周期間,把“限時空間展”开到了巴黎,雖然沒有參與時裝周官方活動,但也“蹭”了一把巴黎時裝周的熱度,成爲第一個在巴黎辦展的國風箱包品牌。
當產品工藝向奢侈品靠攏,品牌還樂於“講故事”,把自己塑造成文化、審美的載體,爲產品賦予生活態度和身份符號。
山下有松的播客《山下聲》,邀請周軼君、蔣方舟、編劇張巍等女性對談,講述知識分子的生活哲學;迪桑娜以傳統竹編器物“永春漆籃”爲靈感,演繹東方美學;個樂用向上箭頭的品牌LOGO,傳遞自由生長的態度。
在夯實品牌故事的同時,國貨女包們還开始進軍线下。
一個前提是,大部分國貨女包都起源线上,在淘寶等電商平台上起家,到线下开店,具像化展示品牌的調性,成爲邁向高端化的必經之路。
正如开頭提到的,它們紛紛扎進高线級城市的太古裏、三裏屯等核心商圈,和國際大牌比鄰而立,並對线下門店進行差異化設計。
山下有松的成都IFS店以“內觀竹谷”爲主題,還原靜謐竹林;上海淮海路店用蜿蜒曲线,詮釋“風拂山谷”;深圳“浪琢礁石”門店,用礁石紋路的牆面模仿海浪侵蝕的痕跡……
這些動作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拉近了和消費者的距離,也擡高了人們的心理價位。
最後,名人效應成爲品牌“擡咖”的重要一環。
山下有松籤約文淇、李娜,錨定獨立女性客群;迪桑娜通過董潔和王珞丹,綁定靜奢“中女”人群;個樂選擇劉逸雲,以其跨文化背景與中性氣質傳遞自由態度;裘真合作奚夢瑤,借超模身份強化“通勤奢侈品”的定位。
除了國內明星,國貨女包品牌還邀請國際名流爲品牌背書,用“老錢審美”爲國貨品牌鍍上一層濾鏡。
山下有松邀請《緋聞女孩》中的“上東區貴婦”Kelly Rutherford拍攝翻包視頻,讓背慣愛馬仕的老錢名媛,在鏡頭前展示她的山下有松循跡系列hobo包袋。
(圖片來源:小紅書@Songmont山下有松)
在Kelly Rutherford的翻包視頻評論區,一條高贊留言寫道:“天吶,這得多少代言費?”
的確,從核心商圈門店到巴黎快閃展廳,從明星代言到名流背書,品牌在高端化升級的過程中,往往需要投入巨額成本。
而這些營銷動作所需的巨額投入,通常都會成爲價籤上跳漲的數字,由消費者來买單。
在消費分化的大環境下,一個看似割裂的消費景象正在發生:當Gucci、Burberry等奢侈品牌放下身段降價求生,售價幾千元的國貨女包品牌門口卻排起長隊。
那些搶着买單的年輕人,爲什么會愛上千元以上的國貨女包?《DT商業觀察》從消費者角度出發,總結了三條原因——它們背後離不开品牌營銷的成功,也和當下的消費趨勢有關。
女包品牌要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好看”是第一步。
千瓜數據顯示,在小紅書“山下有松”相關筆記的評論區,高頻關鍵詞TOP3分別是“文淇”“喜歡”“好看”,在“裘真”相關筆記評論區,高頻詞分別是“喜歡”“好看”“裘真”。
有不少人提到是因爲文淇才種草了山下有松的流浪包,“好看又隨性”。一位消費者在社交媒體寫道:“裘真上身更好看,那種秋冬的慵懶感完全出來了。”
從暢銷產品來看,這些“好看”的款式都有相似性。
蟬魔方數據顯示,2025年2月天貓平台,均價突破千元的國貨女包品牌銷售額TOP10中,山下有松、裘真、個樂、迪桑娜、半坡飾族五個品牌銷量最高的產品都是HOBO包。
HOBO包是最近兩年最熱門的包型之一,也是LV、香奈兒、Prada等奢侈品牌的熱門包型,靈感來自19世紀末美國流浪漢的包袱,和當下流行的“松弛感”不謀而合,大容量的設計更是滿足了“既好看又裝得下電腦”的實用需求,成爲職場女性的“通勤搭子”。
一位消費者在評價山下有松循跡HOBO包時,特別提到了“能裝”的屬性:“竟然裝得下我的16寸Macbookpro,自重也還好,肩膀不會覺得累。”
如果“好看”和“實用”可以吸引消費者多看兩眼,那么在價格與品質之間找到平衡,則決定了消費者是否會加入購物車並下單購买。
消費者追捧千元國貨女包,正是出於對“質價比”的追求。不少人用“物超所值”“千元背大牌”等描述來形容國貨千元女包。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工藝,在天貓高端國貨女包品牌的熱銷產品中,不少包袋採用植鞣工藝。這種工藝常被用於奢侈品的手工皮具制作,不僅有天然皮革的味道,還會隨使用時間、使用痕跡產生獨特的“包漿”,消費者可以通過養護,擁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包。
還有女包品牌將中國傳統非遺手藝運用到皮具中,比如半坡飾族將頭層牛皮和非遺侗布相結合,歷經“十染十漂十捶”工序,形成了獨特的“手抓侗布紋藝術皮革”。
當消費者發現,幾萬元可能只夠买一枚入門級別的奢侈品包,還容易撞款、貶值,而千元價位就能擁有一個獨特的耐用品,國貨包自然就成了更具質價比的選擇。
國貨女包不僅是一個好看實用的產品,也是一個新的身份標籤。
就像貴婦用愛馬仕劃定圈子,中產通過始祖鳥展現生活方式,當國貨女包講出動人的品牌故事,一批消費者也會因此被打動,通過國貨女包品牌強化自己的風格認同感。
飛瓜數據·抖音版顯示,山下有松的消費者以一线城市女性群體爲主,裘真、迪桑娜的消費者以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女性群體爲主,年齡段集中在31-40歲。
這些高线級城市的“中女”人群,追求低調質感與長期主義,宋佳在電影《好東西》中背裘真包出鏡後,這款包立刻成了“知識分子風”的代表,受到中女群體的歡迎。
還有體制內的消費者表示,上班不方便用顯眼大牌,國貨女包低調而不失體面,可以幫自己撐氣場,开會出差都能拎上。
而個樂和古良吉吉的消費者相對更年輕,年齡段集中在31-40歲以及24-30歲,這群消費者用個樂的潮流因素表達個性,把古良吉吉的陶陶包作爲Y2K單品,展現獨特的風格。
過去,國貨中高端女包是一條幾乎空白的賽道。
根據《中國女包行業現狀深度研究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022-2029年)》,國內的女包市場的價格兩極分化,一邊是500元以下的白牌,一邊是上千至數萬元的海外奢品。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對國貨女包的印象基本是均價兩三百的“學生黨標配”,蜷縮在淘寶小店與商城大賣場。
如今,國貨中高端女包乘着中式美學的東風,靠着社交、電商和线下的營銷玩法,被更多人刷到、種草甚至購买,使千元包市場大步增長。
但當國貨女包大步邁入千元時代,也免不了會出現質疑的聲音。
有消費者表示,一些國貨品牌打着“真皮”旗號割國人韭菜,“也沒見質量有多好,也沒見有什么設計感,反而是社媒上營銷的不得了”。
對於國貨女包品牌來說,漲價、开店和建設品牌文化只是新的起點,如何用產品兌現“貴有貴的道理”,用可見的價值填充每一分溢價,將是接下來需要面臨的課題。
標題:國產“愛馬仕”,拿下體制內貴婦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