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3大咖不隨「機器人之眼」亂舞 原因曝光:像本夢比

▲市場將「機器人之眼」視為下一個光學新戰場,大立光董事長林恩平證實參與機器人視覺案。(圖/CTWANT提供,下同)

圖、文/CTWANT

光學鏡頭廠股價上演龍年甩尾,市場將「機器人之眼」題材視為「下一個新戰場」,熱炒亞光(3019)、大立光(3008)、佳能(2374)等股價,然台中光學聚落中市值兆元裡的業者門,反倒冷靜表態,「至少今年看不到」、「還處於很初期的階段」、「距離開花結果還有一段時間」。

CTWANT採訪業內人士認為,眼前這波「機器人之眼」,「看起來更像是『本夢比』階段,主因是機器人目前商業化還不明確。」

時間倒回70年代,日本佳能(Canon)、德國Bosch旗下子公司保勝光學及日本賓得士(Pentax)三家光學鏡頭與相機製造廠商,相繼進駐台中潭子加工出口區,從代理到代工,吸引台灣光學鏡頭廠也跟進落地。如今,光是大立光、今國光(6209)、亞光、玉晶光(3406)、先進光(3362)、保勝光學(6517)、佳凌(4976)、台灣佳能(2374)等8家公司,市值就近1兆元。

從蘋果手機、特斯拉電動車,再到如今大熱的機器人,台中光學聚落均扮演重要角色。2010年智慧型手機崛起,帶動「塑膠鏡頭」,進而造就出昔日股王大立光。而以「玻璃鏡片」為主的亞光、今國光、佳凌等,營運一度陷入低潮,不過,隨著車用鏡頭、AI機器人等新應用領域興起,這些廠商終於感受到下一輪的盛世即將到來。

▲1992年10月台中加工出口區一廠內佳能工廠的照相機生產線。

「玻璃鏡片與塑膠鏡片的材質,一個是硬,另一個則是軟,車用鏡頭就必須採用玻璃,手機鏡頭就輕薄短小、成本低,塑膠比較符合。機器人部分,如果追求高精度影像質量且預算充裕,玻璃鏡片是首選,若考慮成本和重量,且對影像質量要求不高,塑膠則更為適合。」CTWANT記者採訪一名業內人士這樣說道。也就是說,在人型機器人新賽道上,台灣光學廠都有能力分一杯羹。

就人型機器人各零件成本來看,集邦科技研究總監謝雨珊透露,「鏡頭、相機模組」佔大約1%,台廠如大立光、亞光、揚明光(3504)、華晶科(3059)都是潛在供應鏈。

「機器視覺的技術門檻並不是非常高,更仰賴與客戶長久建立的合作關係。」亞光董事長賴以仁1月4日在自家忘年會上說,機器人之眼和車載鏡頭不太一樣,對溫度的要求並不那麼嚴格,不一定要使用玻璃鏡頭,通常是以塑膠為主、玻璃為輔打造玻塑混合鏡頭。

原本就是特斯拉車載鏡頭供應商的亞光,針對切入人型機器人影像感測裝備一事,賴以仁表示,「機器人客戶不只一家,今年只有小量生產,至少今年看不到。」業界人士也透露,「目前客戶不只特斯拉,歐美與中國客戶也在研發,但量產時間點和產量大小還要觀察。」

▲亞光董事長賴以仁。

大立光董座林恩平1月9日的法說會上指出,人型機器人用鏡頭產品已通過驗證,並且正設計工業機器手臂相關應用,機器視覺規格不高,不比智慧手機高,主要是5P規格,驗證主要有兩重點,一是夜視功能,白天要看得到,晚上要能看AR,另一個是要防撞。

「老實樹」林恩平證實大立光參與機器人視覺案,「案子今年已交貨,客戶不只一個」,但還沒正式放量,要看客戶開規格,他坦言目前「還處於很初期的階段」,「機器人這塊就看(客戶)要不要做」,對於未來前景,「以後不知道會怎麼變化,客戶會拉多少貨還有待觀察。」

而佳能總經理章孝祺去年11月曾說,應用於機器人的機器視覺模組部份,預計於今年Q4出貨歐美客戶,屆時會成為2026年新的成長動能。佳能(新聞稿回應的,沒具體說誰)去年12月透露,「已具備機器視覺的能力,也確實接到許多客戶的需求,但距離開花結果還有一段時間」。

啟發投顧分析師白易弘對CTWANT記者表示,機器人鏡頭技術要求不高,進入門檻不高,所以「光」字輩都有機會,「現在投資機器人相關概念股,大多是在尋求一個爆發性機會」,但「機器人之眼」能否貢獻營收,這部分目前還沒看到,下半年比較有機會,投資人還可關注「機器人量產和出貨」。

白易弘也提醒,鏡頭廠現在要拼轉型,因為手機鏡頭成長率已趨緩,「機器人」產業有可能是未來一個從無到有的新區塊。

延伸閱讀




標題:光學3大咖不隨「機器人之眼」亂舞 原因曝光:像本夢比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