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態持續升級,高市打破沉默,我駐日使館罕見提到“敵國條款”

11月21日,日本首相官邸的空氣明顯比平時沉得多,高市早苗選擇在她那場11月10日的爭議性國會答辯後的第十天正式面對媒體,也算是挑了個意味深長的日子。

外界都盯着她的一舉一動,不管是現場記者,還是遠在海那邊的觀察者,都在等一個答案:日本要繼續往前硬頂,還是終於準備踩個剎車?

事態持續升級,高市打破沉默,我駐日使館罕見提到“敵國條款” -

她開場先擺出一副“外交官標準話術”,繼續推進所謂的“中日戰略互惠關係”,而且特彆強調“沒變、不會變”,看上去像是想給緊繃的氛圍撒點香水,讓中日這根繃緊的弦松一松。

但真正的問題——台灣——一擺出來,她立刻換了個態度,對十天前那段幾乎像在“打擦邊挑釁”的涉台言論,她不僅沒有絲毫後悔,反而用“情報綜合判斷”來擋問題,這種模糊處理,就是不給明答,但也不改口。

事態持續升級,高市打破沉默,我駐日使館罕見提到“敵國條款” -

表面維持體面,本質卻更強硬,高市這種“不說死、不認錯、不後退”的姿態,看似精緻的政治平衡,其實就是想一邊維持“願意合作”形象,一邊又把是否介入台海的解釋權牢牢抓在自己手裡。

就在她話音落下的同一天,中國外交部的回應幾乎像一把鋒利的解剖刀,直接切穿了她那層薄薄的外交包裝,發言人毛寧毫不繞彎,直指她言論本質是在暗示“武力插手中國內政”,外交部給出的態度既不模糊、也不留餘地:想談什麼戰略互惠,先把話收回去。

事態持續升級,高市打破沉默,我駐日使館罕見提到“敵國條款” -

這種不再陪你玩“外交模糊”的方式,已經很久沒在對日表態中出現,足以說明北京的耐心正在迅速耗盡,就在這雷霆般的回應之後,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又在X平台同步發布了中日雙語警告,直接搬出了許多人以為早已塵封的概念——聯合國“敵國條款”。

這不是一般的抗議,這是把一把沉睡幾十年的法律武器直接拍在桌面上,讓所有日本民眾都看到:你們政府最近的玩法,已經逼近真正的“危險紅線”。

事態持續升級,高市打破沉默,我駐日使館罕見提到“敵國條款” -

當年參與打敗這些國家的反法西斯同盟國,包括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被賦予一種特殊權力:如果這些戰敗國再度出現侵略傾向,這些國家可以不需要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直接採取各種行動,包括軍事措施。

而日本其實是最怕這個條款的國家之一,20世紀60年代末,日本外務省就開始遊說國際社會,希望把這條“緊箍咒”從憲章里刪掉,到了1995年,他們鼓動聯合國大會通過一個“建議刪除”的決議,但這個決議根本沒有法律效力——安理會從未批准刪除。

事態持續升級,高市打破沉默,我駐日使館罕見提到“敵國條款” -

那麼,中國為什麼要此刻亮出來?因為日本近年來的動作是實實在在地在碰戰後秩序的底線:持續擴大軍費,突破GDP1%的限制,發展“敵基地打擊能力”,也就是攻擊性武器;跟着美國一起制定“台海軍事應對預案”,甚至討論要不要把“無核三原則”改一改。

這些行為在國際法框架里都可能被解讀成“再度擁抱軍國主義”,外表是“和平國家”,內里卻在加速武裝,這正是當年“敵國條款”設置的原因。

事態持續升級,高市打破沉默,我駐日使館罕見提到“敵國條款” -

而中國駐日使館選擇在X平台公開說明,就是為了讓日本民眾直接感受到風險,而不是被政治人物或媒體淡化:如果日本政客繼續以台灣為借口在軍事上越線,日本可能不需要宣戰、不需要辯解,就會自動觸發這個條款,成為“可以被直接打擊的對象”。

更深一層的意義是,如果日本在台灣問題上徹底違背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的“一中原則”,中國也有權利重新審視過去放棄的戰爭賠款問題,那不僅是一筆巨額債務,可能還會牽涉到當年未徹底解決的領土問題,比如琉球主權討論等。

事態持續升級,高市打破沉默,我駐日使館罕見提到“敵國條款” -

從法律到歷史,從現實到未來,中方這次的“亮牌”是系統性的提醒:日本不要以為只要躲在軍事同盟後面就能肆意妄為,二戰後的國際秩序不是形式,而是隨時能啟動的規則。

日本政壇最近出現的各種動作,並不是個別政治人物的突發行為,而是日本政治整體右傾化持續加深的結果,自岸田文雄之後,日本越來越多的政客公開質疑戰後和平憲法,甚至試圖擺脫憲法對軍事力量的限制。

事態持續升級,高市打破沉默,我駐日使館罕見提到“敵國條款” -

右翼勢力長期推動擴大軍備,並不斷尋找理由為軍事政策鋪路,“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已經成為他們最常用的論調,他們認為,這套話術既能迎合美國的戰略需求,又能對中國施壓,同時還能在國內獲得支持。

但問題在於,他們忽略了最關鍵的一點:台灣問題不是普通的外交爭議,而是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核心利益,是任何國家都不能觸碰的底線。把台灣局勢拿來做政治操作或外交籌碼,只會引發更大的風險,而不是為日本換來所謂的安全或利益。

事態持續升級,高市打破沉默,我駐日使館罕見提到“敵國條款” -

中國這次連續兩個動作——外交部的定性、大使館的定法——並不是情緒反應,而是對日本過去幾年的累積動作正式給出警告:模糊空間到頭了,中國已經從“聽其言、觀其行”轉向“你說什麼就按什麼定性,你做什麼我就按什麼回應”的階段。

這對日本意味着什麼?意味着永田町已經走到了一個必須做選擇的路口:繼續讓右翼勢力牽着鼻子走,走向軍事擴張和歷史修正主義,最終有可能觸發戰後秩序的“法律地雷”,或是回到和平憲法的軌道上,承認現實、反省歷史、遵守承諾。

事態持續升級,高市打破沉默,我駐日使館罕見提到“敵國條款” -

但時間窗口在縮小,國際局勢動蕩,美日都在重新調整戰略,日本此時如果繼續把賭注壓在台海問題上,那是在把整個國家推向“不可控風險”,而且是法律風險、歷史風險、國家命運風險疊加的那種。

“敵國條款”被重新提起,就是那聲刺耳的警報,提醒日本:戰爭陰影不是過去式,而是隨時可能因為錯誤決策而回到現實。

事態持續升級,高市打破沉默,我駐日使館罕見提到“敵國條款” -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