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8萬噸航母的能力歸零,連拆除核動力航母的能力也喪失了?

說實話,真沒想到有朝一日會看見美國海軍為拆一艘老船愁成這樣。 58億美元砸進去,連塊鋼板都切不利索,這哪是退役航母,簡直是給未來挖坑。更離譜的是,造新的也卡殼,福特級拖了十幾年還問題不斷,整個航母工業像是被時間遺忘的角落,吱呀作響地往前挪。

衛星表前我翻了幾張衛星圖,渣渣被美國升級清理了。監理報告上寫得不詳:開工率30%以上,一次修復可以推到未來三個月。紐波特紐伊斯造船廠裡到處都是抓世界的人,還有會學焊接的年輕人,寧肯去特斯拉壓電池組的年輕人——環境好,推著嬰兒車,還蹲在後備箱旁邊。你說這不是太諷刺了嗎?造船廠設,乾燥者請英國BAE人培訓美國工人,聽外國人教東北人把酸菜、漿料調得很好。

企業號這艘老船,1961年下水,本該風光進博物館,結果現在一拖再拖,據說要撐到2030年才能徹底下崗。可拆解過程比登天還難,光是那個8英寸厚的鉛鋼防護牆就夠工人喝一壺,切割機剛冒煙,警報就響,一天停七八回。我在拆船廠有個熟人,他說現在最忙的不是工程師,是環評律師,天天寫材料安撫周邊居民,“輻射值只高了一丁點”,話音未落,雞蛋已經飛過圍牆。

供應鏈更是稀爛。當年127家配套廠,現在只剩23家還在撐著。蒸汽彈射器的老師傅平均57歲,再過幾年全得退休,可技術文檔沒人看得懂,字跡模糊得像老藥方。 Babcock & Wilcox這家百年鍋爐廠去年關門大吉,美國海軍一查才發現,想再造常規動力航母?鍋都沒得造。圖紙倒是還在,可七十年代那套蒸汽參數,誰看得明白?

國會終於坐不住了,偷偷搞了個“航母工業基礎評估”,草稿裡一句話扎心:“照這速度,2050年只能把中途島號從博物館拉出來刷漆充數。”海軍學院甚至提議重研常規動力,可沒人提,最後一台大型鍋爐早被當廢鐵賣了。從建造到報廢,每個環節都在咔咔掉鍊子,那點家底正一點點被時間啃光。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