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打開電視,無數人都能哼出那句廣告語:“家有海天,好味自然來。”
那時候的海天醬油,是廚房的標配,是餐桌上的味道擔當。
無論是餐館後廚還是老百姓家裡的一瓶醬油,十有八九寫著“海天”。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這個靠國民信任撐起的調味品巨頭,卻在短短三年時間裡,從5300億市值的巔峰,跌到蒸發近5000億。
![]()
它的創始人龐康,也從中國醬油首富,跌成了被輿論圍攻的企業家。
有人說,海天輸給了同行,也有人說,它敗給了消費者。
但真相遠比這兩句話更複雜。
![]()
醬園到巨頭
海天的發家,是最典型的“中國式擴張”。
海天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間,是一份守拙成就了它三百多年的底蘊。
改革開放後,海天又是國家商務部公佈的首批“中華老字號”企業之一。
在這份殊榮和百年釀造經驗下,海天想不賺錢都難。
![]()
1955年,佛山25家古醬園決定一起幹,成立了“海天醬油廠”,而這就是現代海天的起點。
那時的海天知道,想要進步,就得跟得上時代的節奏,那就不能一直搞以前那套,得創新。
於是1961年,海天建立了第一座曬池,搞起“以池代缸”的發酵實驗,為日後規模化打下基礎。
而要說起海天發家最關鍵的一步,則是1971年的真空注瓶機。
![]()
這條國產首條自動包裝線讓海天擺脫手工作業,產能從每年幾十萬瓶飆升到上千萬瓶,直接翻了十倍還多。
到了2003年,海天又踩中最肥的風口,瞄準農村市場搞“縣份全覆蓋”。
![]()
所以當別人還在盯著大城市商超,它已經把醬油賣到了鄉鎮小賣部,靠著“薄利多銷”攢下第一桶金。
隨著資本的積累,海天開始把廣告搬上央視的熒幕,自此,知名度也徹底打響。
![]()
那時,從小賣部到大商超,海天的產品以近乎壟斷的地位,永遠擺在最醒目的位置。
隨著營業額的節節攀升,2014年,海天上市了,更在上市之後建了高明生產基地。
60萬平米的曬池、每小時48000瓶的包裝線。
等到了2020年底,經銷商總數飆升到7051家,直控終端網點超過50萬個。
![]()
而且在銷量如此大的情況下,海天的庫存周轉平均只要3天,今天下單明天就能補貨,經銷商根本沒理由不推它的貨。
但是擴張和巨大的產能背後,是成本的攀升。
那時海天其實已經推出零添加產品,但因為添加款成本更低,於是還是把重心放在含添加劑的經典款上。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
雙標風波
創新當然是對的,但是如果企業忘記“守拙”,那就一定會出亂子。
2022年9月,博主“辛吉飛”用幾種添加劑勾兌出“醬油”的視頻火了。
雖然沒提海天,但網友很快扒出:海天國內賣的味極鮮配料表密密麻麻,而日本同款只有水、大豆、食鹽幾樣東西。
自此,“雙標”的帽子一下扣了過來。
![]()
按理說,解釋清楚就行,可海天的公關卻成了公司最大的“災難”。
9月30日第一次聲明時,公關硬邦邦地說“符合國家標準”,還要告造謠的人。
![]()
網友更氣了,又扒出海天參與起草醬油行業標準的事,這豈不是又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眼看大眾的質疑聲越來越大,10月4日,海天第二次做出回應,可這次的回應更離譜。
公關竟然直接說質疑者“別有用心”,還扯到“影響中國製造的聲譽”。
![]()
眼見海天嘴硬到如此,大眾知道多說無益,直接開始全民抵制。
你愛怎麼說怎麼說,我們不買就是了。
這下子,海天終於有點怕了,於是在10月9日進行了第三次回應。
“國內外都有零添加和添加產品,具體產品檔次根據當地需求設定”。
但市場已經不買賬了。
![]()
10月10日開盤,海天股價暴跌,一天蒸發350億,11日繼續大跌,兩天累計蒸發433億。
![]()
而於此同時,很多其他品牌的零添加醬油,也進入大眾的視野。
2022年千禾味業的營業額暴漲26.6%,千禾的零添加醬油市佔率一度衝到38.98%。
2023年海天醬油市佔率從15%跌到12.6%,銷量少了20萬噸。
雖然後來千禾也被曝“0”字只是商標,可消費者罵歸罵,還是不願回頭買海天。
![]()
自救困局
眼看口碑崩了,海天終於慌了。
2023年6月開始,它一口氣推出200多款零添加產品,甚至把零添加款賣得比含添加劑的還便宜。
可即便如此,依舊沒有贏得民心。
2023年海天零添加系列銷售額才11億,離13億的目標還差一截。
![]()
2024年海天更直接降價20%,往三四線城市猛鋪貨。
這回好像有點用了,2025年上半年,海天醬油市佔率回升到20%。
可因為銷售價的降低,利潤就少得可憐。
據2025年三季報顯示,海天的淨利潤率24.64%,比以前的45%跌了一大截。
![]()
這種“以價換量”的方式,算是把“醬油茅”的高端光環徹底摔碎了。
國內生意不好做,海天就把目光轉向了海外,但是出海找活路也難。
2024年海天在印尼建基地,計劃2025年投產,還想3年內把海外收入佔比提到15%。
![]()
可日本龜甲萬、台灣金蘭早把高端市場佔了,東南亞本土品牌又比它便宜。
雪上加霜的是,2025年千禾拿到行業首個清潔標籤0 級認證,還放話未來三年配料乾淨醬油占比將超63%。
這等於給海天的自救,又堵了一扇門。
![]()
2024年醬油新國標出台,要求正面標註添加劑、區分“釀造”和“配製”。
這對海天是新考驗,消費者已還會再相信這個“摔過跟頭”的巨頭嗎?
結語
調味品是慢行業,需要時間的沉澱和深耕,但是海天顯然忘記了。
他只記的自己發家的路有多難走,所以遇到風口時便迅速擴張,想扶搖直上九萬里。
![]()
可是迅速擴張的代價是降低成本,增加添加劑。
而這就站在了消費者的對立面,所以雖然現在海天選擇“以價換量”,卻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起碼海天是和消費者站在一起,所以口碑和民心就總有回暖的一天。
信息來源:
![]()
![]()
免責聲明:本文發布的圖片、文字等素材來源於網絡,我們尊重所有原創作者的權益,如有侵權、信息有誤或其他異議,請聯繫我們,我們立即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