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藤喜彥的蘋果創作心法 曝超狂「Mac Studio+螢幕」搬國外工作

記者蘇晟彥/台北報導

蘋果15日邀請日台混血、擁有37萬訂閱的 YouTuber 進藤喜彥分享使用Apple生態系工作流的「創作心法」,他透露自己從小時候就是配著YouTube影片長大,很早就下定決心要成為全職創作者,在還沒有「成名」前,也曾經每個月收入只有一萬多元,但堅持成為他最後完成夢想的契機,同時他也透露自己超狂的行徑,曾經為了達到「完美」,將整台M2 Max Mac Studio甚至還有Display整套搬到國外開工,只為了讓顏色最正確,讓現場媒體直呼,「真的太厲害啦!」

▼進藤喜彥以分享自身生活、好市多開箱等受到粉絲喜愛。(圖/記者蘇晟彥攝)

進藤喜彥從6年前開始創作,至今已經累積超過300多部影片,內容以生活系列為主,包含 Vlog、旅遊、情侶 QA、精品及 Costco 開箱等,談到他的創作啟蒙,他說自己從小YouTube文化就很盛行,從小就是喫著飯、配著YouTube影片長大,所以從那個時期開始,就有想要當YouTube的想法萌生,自己曾經因為很愛跳舞,想要有屬於自己的舞蹈影片,跑去詢問專業的影像工作室,雖然第一支影片獲得甜甜價,但對當時還是學生的他已經是能負擔的極限,在之後逐漸提高的預算讓他喫不消,就萌生了想要自己學會拍攝、剪輯的念頭,來將預算能夠降到最低。

他回憶,在20歲的時候,自己女朋友送了一台GoPro給他,於是在出國旅遊時拍攝、剪輯了第一支影片,一步一步靠著自己摸索iMovie剪輯,完全自學,正式成為他創作旅程的開始。為了給自己壓力,也是給自己一個「承諾」,從決定踏上YouTuber這個行業後,他堅持一定要周更,一直創作到現在持續六年都沒有食言,至今也累積了37萬的粉絲。

▼進藤喜彥到目前都是獨立進行創作,從攝影到剪輯都是一手包辦。

談到創作設備,進藤喜彥語帶興奮的分享,自己從小時候就是果粉,從入手的第一個「iPod Shuffle」後,就徹底被整個OS生態系給迷住,他說,朋友們在最早時也曾建議他說,「為什麼不用Windows系統?」但他覺得OS系統就是一個很獨立的系統,在這裡可以把所有事情做到極致,不管是影像創作、教色等等,而且用了之後就真的完全脫離不了。

同時,他也分享自己目前使用的各項設備,包含

.主力剪輯怪獸 Mac Studio (M2 Max):用於處理 4K 高畫質、時長 20-40 分鐘的影片,能輕鬆應對大量特效和音軌,完全不會延遲(Lag)。
.高效能行動工作站 Mac mini (M4):解決了以往需要攜帶巨大螢幕出國的困擾,在需要高效能處理大型專案時,會帶出國使用,兼具效能與便攜性。
.輕量級差旅夥伴 MacBook Air (M4):在工作量不大、僅需文書處理、寫腳本或進行「粗剪」時攜帶,主打輕便。
.自由的創意畫布 iPad Pro (M4) + Pencil Pro:用於繪製分鏡、動畫,或在 Final Cut Pro for iPad 上進行手繪特效,自由度極高。
.不可或缺的核心「iPhone」:聽寫功能: 因不會打字(注音/拼音),所有文字溝通(腳本、回覆訊息)完全依賴語音輸入,是無法或缺的功能。

他分享,自己Mac Studio (M2 Max)是他用來剪輯的主要工具,一些比較大的專案、需要顏色比較準確的,都可以應付大量的音軌、特效,他也分享自己一個「超狂經驗」,就是曾經在把整套Mac Studio (M2 Max)搬到國外,甚至連Display都直接搬過去,只為了自己影片的色彩最正確,讓現場的媒體都驚呼連連。 但是隨著其他設備的上市,現在如果要出國,也必須應付大型的工作,就會帶著MacBook Air或是Mac mini出場,就已經足夠應付絕大多數的工作場合。

▼進藤曾經將整套ac Studio (M2 Max)帶到國外工作,只為了影片能最完美呈現。

最後他也分享,其實創作過程很辛苦,自己在訂閱數很少的時候,一個月可能只有1.5萬左右收入,還要靠家裡幫忙,但「不要猶豫,踏出第一步最重要」,也給所有想要踏入這行的創作者一些建議,那就是「拒絕公式化」,只要找到自己的特色、想法,不要盲從所謂的成功密技,徹底發揮自己個人魅力才是關鍵。

而在創作初期,其實可以透過手上現有的設備,像是iPhone等開始,先踏出第一步才是最重要,但在後期開始上軌道後,投資高效能的設備就能顯著提升工作效率,他也大讚整個蘋果系列「這些都是值得的!」


標題:進藤喜彥的蘋果創作心法 曝超狂「Mac Studio+螢幕」搬國外工作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