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機器人時代來臨? 專家:關鍵需建立更龐大資料庫

AI熱潮持續發酵,尤其在機器人領域更是一大趨勢,從智慧停車系統到人形機器人,各種應用迅速發展。而要走向通用化,就是讓機器人能夠學習新任務、適應陌生環境,甚至將已經擁有的技能,隨時與未知物品互動。而台灣在這場機器人革命中也扮演關鍵角色,從晶圓代工、IC設計到機器人組裝,上中下遊的供應鏈非常完整。

進入全自動智慧無人停車系統,車子進入電梯之後,到了停車的樓層,接下來就是超大型的扁平機器人登場。將車子放到停車格之後,機器人就完成任務。能夠精準地將車主愛車停好,靠的就是龐大的運算能力。讀取車牌,偵測有沒有人或動物還在車上,避免受困停車塔。地上的方形不規則點狀圖,就是指引機器人的座標。從智慧停車、陪伴型機器人、寵物機器狗再到人形機器人,在AI的加持下,也朝向通用化前進。台大電機系助理教授孫紹華:「定義可能比較像它可以做,我們平常在做的各種日常的勞務的,大概7080%的各種事情,比較是我想像中的通用機器人,做各種事情以外它還要能學做新的事情,它要可以在一個新的環境中運作,它可以跟它沒看過的物件物品互動,它可以學習新的各種不同的任務。」通用化機器人,指的就是將機器人已經學會的能力、行為等等,應用在沒有遇過的任務中,而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除了算力要夠,最重要的就是資料庫要夠龐大。台大電機系助理教授孫紹華:「要真的有很好的通用機器人,首先你需要有好的平台,然後足夠多的感測元件足夠普及,開始大家可以收集各類型觸覺的各種資料之後,會比較有機會能再打造這種能夠有學習能力,或者能理解新的事物新的觀念,做新的任務的機器人,我覺得主要其實卡在資料這一塊」通用機器人需要掌握完全不同類型的能力,挑戰同時顯現在軟體跟硬體上,達到深度學習的能力。中經院國際經濟所副研究員戴志言:「那這裡面其實需要有很強的AI,我們叫AGI的程式,就是這個東西要能夠發展出來,那相對而來就是說我的運算能力要很好,現在從AI要轉到AGI的這個過程裡面來講,很多東西其實跟過去的經驗不太一樣,除了它還是要知道語言,它還知道學習之外,它還有需要去了解所謂的判斷跟認知這些東西。」輝達執行長黃仁勳(01.07):「人形機器人,我的朋友們。」目前輝達的人形機器人布局,其中關鍵供應鏈,就選在台灣。其中鴻海採用輝達最新的軟體技術和硬體平台,預計在高雄布局服務型人形機器人。另外機器人概念股,包含所羅門、凌華、東元、百達也都被點名。雲報政經產業研究院副社長柴煥欣:「機器人的產業鏈當中來講的話,台灣大概就可以從晶圓代工IC設計,乃至於到所有的零組件,還有就是機器人的組裝製造,其實台灣都具有非常好的競爭優勢。」根據市場研究機構分析,2025年科技趨勢,仍然圍繞AI話題,輝達、特斯拉積極布局機器人。預估2024年到2027年全球人型機器人市場規模,年複合成長率將達到154%、產值有望突破20億美元。中經院國際經濟所副研究員戴志言:「缺乏這一種高技能勞工是大家的問題,從歐洲一路到亞洲都有,所以如果說人形機器人未來能夠在這方面,彌補我們叫有技術的勞工這一塊缺口的時候,其實它的需求是很大。」儘管在資料庫、訓練和感知環境,都還有一段路須要克服,但人形機器人已經掀起一波AI商機熱潮。


標題:通用機器人時代來臨? 專家:關鍵需建立更龐大資料庫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