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萬高鐵剛過完兩周歲生日,數據那叫一個漂亮。
(2025年10月17日)號稱累計發送旅客超1200萬人次,妥妥的印尼“新名片”。可沒等慶祝的香檳喝完,印尼那邊就傳來了尷尬的消息:沒錢了。
印尼投資部長羅桑在10月8日公開承認,印尼政府已經就那筆45.5億美元的巨額貸款,和中國方面展開了“債務重組”談判。
說白了,就是想讓中國“緩緩”,這利息和本金,能不能寬限寬限?
這就奇怪了,當年中日“神仙打架”,中國力壓日本搶來的項目,怎麼剛跑兩年,就快揭不開鍋了?
“火車一響”的反差:1200萬客流下的巨額虧損
要說雅萬高鐵,那絕對是印尼總統佐科的“心頭肉”。
這是整個東南亞的第一條高速鐵路最大速度350公里。以前從首都雅加達到旅遊名城萬隆,開車得堵三個半小時,現在“嗖”一下,40多分鐘就到。
![]()
佐科親自給它取名“Whoosh”,靈感就是高鐵疾馳的聲音。
運營數據也確實“Whoosh”。開通運營兩年(2023年10月啟用),累計發送1200 萬名旅客。客流一大,運營團隊趕緊加車,日均開行列車從剛開始的14列,一路暴增到高峰期的62列,成了印尼最繁忙的軌道交通幹線之一。
但面子有多風光,裡子就有多恐慌。
風光背後,是個巨大的財務黑洞。根據2023年12月洩露的財務預測報告,雅萬高鐵運營的第一年(2024年),就可能面臨高達3.15萬億印尼盾(約合2.68億新元)的巨額虧損。
錢都虧在哪了?
![]()
合資公司印中高鐵公司(KCIC)自己算了筆賬:預計2024年靠賣車票(佔營收95%以上)能掙2萬億印尼盾。
可問題是,光維持運營就要花掉3.32萬億印尼盾。
更要命的是,KCIC每年還得支付1.84萬億印尼盾的貸款利息和稅款。
里外裡一算,KCIC需要3.4萬億印尼盾的額外資金,才能確保2024年有足夠的現金流。這還沒算上實際客流量低於預期的因素。
而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先天不足”——成本超支。
![]()
這個項目,最初的總投資預算是60.7億美元。可後來因為疫情、徵地等問題,乾著乾著,最後造價就飆升到了73億美元。
足足超支了12億美元。
超支的錢哪來?還是得找中國借。印尼方面又申請了約5.6億美元的貸款。而中國方面明確表示,對這部分超預算的貸款,要收取“更高額利息”。
這下,作為印尼方股東之一的印尼國家鐵路公司(KAI)徹底扛不住了。
2025年上半年,KAI因為參與雅萬高鐵項目,直接虧損1.81萬億印尼盾(約1.41億新元)。 KAI的高管急得向印尼國會發出警告,說這項目再不重組,就是一顆“定時炸彈”。
![]()
這才有了2025年10月8日,印尼投資部長羅桑的出面表態。羅桑說,希望進行“全面的改革”,和中國好好談談債務重組,避免未來出現“違約”。
“B2B”的代價:當初為何拒絕日本的“0.1%利率”?
要搞清楚印尼為啥會陷入這個“坑”,就必須回到2015年,那場驚心動魄的“中日高鐵大戰”。
說實話,在這條賽道上,日本起步早得多。
日本人從2008年就開始跟踪雅萬高鐵項目,前前後後砸了大量資金,搞出了3次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15年競標時,日本開出的條件,堪稱“GtoG”(政府對政府)的“王炸”。
日本方案報價約50億美元(6000億日元),其中75%(約4500億日元)由日本提供貸款。最誘人的是,貸款期限長達40年,利率低到令人髮指的0.1%。
這條件,幾乎等於“白送”。
但日本有一個死要求,也是印尼的死穴:印尼政府必須提供“主權擔保”。
而印尼總統佐科(他2014年剛上任就去體驗了京津城際)的政治底線,就是“不使用該國政府預算、不提供主權擔保”。
![]()
佐科不想讓國家財政背上這個大包袱。
就在日本以為勝券在握時,中國方案登場了。
我們充分理解並尊重印尼的訴求。不搞GtoG,我們搞“BtoB”(企業對企業)。
我們創新性地採用了PPP模式中的啟動(建設-擁有-運營-移交)運作方式。
具體架構是這樣的:中印尼兩國的國有企業,組建一個合資公司,也就是韓國國際投資公司。
在這個KCIC裡,印尼方(由KAI、WIKA建設公司、第八種植園等國企組成)佔股60%;中方(由鐵總國際、中鐵工、中水電等組成)佔股40%。
項目總投資60.7億美元,其中25%(約15.2億美元)是資本金,由雙方股東按比例出。
![]()
剩下的75%,也就是45.5億美元,由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提供貸款。
這筆貸款的利率,是2%(美元)加上3.46%(人民幣)的組合,期限也是40年。
你看,雖然我們的利率(2%)遠高於日本的0.1%,但我們的方案贏在了最關鍵的一點:不需要印尼政府提供主權擔保。
所有的風險,由KCIC這個“企業”自己來扛。未來怎麼還錢?靠項目運營的客流收入,以及沿線車站的綜合開發。
印尼一看,這太完美了。既拿到了“東南亞第一高鐵”的政治面子,又保住了“政府不兜底”的財政裡子。
2015年10月,協議簽署,項目“花落中企”。
![]()
誰的風險? “不擔保”的高鐵跑向何方
現在回頭看,印尼當初的選擇,就像打開了一個“魔盒”。
這個B2B模式,對中方來說,風險是相對可控的。
因為中國企業(中方聯合體)既是佔股40%的投資商,同時也是項目的EPC總承包商和車輛及機電設備採購商。
這意味著,中方完全可以通過前期的土建施工、設備安裝和車輛採購等環節的利潤,提前收回一部分投資。
但對印尼方來說,這套玩法就沒那麼舒服了。
![]()
印尼作為佔股60%的大股東,尤其是其旗下的印尼國家鐵路公司(KAI),是實實在在被“綁”上戰車的。
它們要承擔60%的股權責任。現在項目嚴重超支、客流又拉胯,KAI就得真金白銀地往裡填窟窿。
所以,KAI的高管才會急得跳腳,警告國會這是“定時炸彈”。
搞了半天,印尼政府是“不擔保”了,但風險全壓在了自家國企KAI的身上。
現在KAI扛不住了,印尼政府只能出面,找中國談判“債務重組”。
這說白了,就是想把當年在B2B模式下,企業自己承諾要扛的商業風險,繞了一圈,重新甩回G2G(政府對政府)的談判桌上,讓中國(貸款方)讓利,給它們“緩緩”。
![]()
更麻煩的還在後頭。
雅萬高鐵全長只有142.3公里。有分析人士直言,這條高鐵的赤字可能會持續數十年,它必須延長路線,才有望取得收支平衡。
印尼的宏偉藍圖,是把高鐵從萬隆一口氣延長700多公里,連到印尼第二大城市、東爪哇省會泗水。
但這需要天文數字般的巨額資金。以KAI現在“血虧”的財務狀況,根本沒錢再建。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的資深研究員西瓦格說得很直白:這取決於印尼下一任總統的政治決定。
他是要選擇繼續砸錢拯救這個高鐵項目,還是傾向於把寶貴的資源,投給佐科力推的新首都“努山達拉”?
目前,印尼的主權基金達南塔拉(INA)正在牽頭,為雅萬高鐵製定一套債務重組計劃。
而對於中國來說,這條作為“一帶一路”旗艦項目、首次實現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走出去”的高鐵,在安全運行兩年後,終於迎來了它的第一場硬仗。
這場硬仗,無關技術,無關速度,而是最殘酷的金融博弈和商業模式的終極考驗。
參考資料:
雅萬高鐵為區域互聯互通注入新活力.央廣網.2025-10-17
雅萬高鐵開通運營兩週年累計發送旅客超1200萬人次.澎湃新聞.2025-10-17
運營雅萬高鐵印尼國企上半年虧損3億元.聯合早報.2024-08-11
雅萬高鐵或面對長期虧損營運商背負沉重債務.聯合早報.2024-01-30
印尼部長稱已與中國就雅萬高鐵債務展開談判.聯合早報.2025-10-08
由中國印尼聯手打造的東南亞首條高鐵——雅萬高鐵,歷時8年建設正式啟用.第一財經.2023-10-03
中國海外第一條高鐵-雅萬高鐵的曲折往事、商業模式、投融資架構、建設模式、歷史沿革、重要意義.國复諮詢.202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