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垌鎮:“聯絡站+”激活基層民主“一池春水”

【來源:欽州人大網_縣區鎮人大】

大垌鎮:“聯絡站+”激活基層民主“一池春水” -

大垌社區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組織代表入企開展“民意直通車”活動。黃瓊慧 攝

大垌鎮:“聯絡站+”激活基層民主“一池春水” -

米家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駐站代表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吳寧珂 攝

大垌鎮:“聯絡站+”激活基層民主“一池春水” -

江表社區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駐站代表入戶調解矛盾糾紛。翟可平 攝

今年以來,欽北區大垌鎮人大認真落實欽北區人大常委會工作部署,深化“民意直通車”品牌建設,積極探索“聯絡站+”模式,根據各片區實際,按照“一站一品牌、一片區一特色”原則,打造特色化、精準化履職平台,讓代表履職陣地前移、服務下沉,有效激活基層民主與治理的“一池春水”。

“聯絡站+服務企業”:優化營商環境的“前哨站”

大垌社區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毗鄰皇馬工業園區,服務這裡的60多家企業是其履職重點。這裡構建了“企業—代表—政府”高效聯動機制,代表履職直擊工業企業發展一線。

廣西埃索凱循環科技有限公司的升級改造項目曾受制於徵地搬遷進度等。駐站代表主動介入,耐心向群眾宣講政策、協調利益,最終推動協議達成,保障項目按時投產。面對廣西紅牆新材料有限公司門口道路坑窪積水、影響通行的問題,代表們通過民情溝通會形成重點建議,得到區政府大力支持,撥付15萬元資金改造排水、鋪設碎石,快速解決了企業“心頭患”。

據不完全統計,該聯絡站今年組織代表專題調研8次,走訪企業25家次,收集訴求39條,推動解決征地搬遷、用工、基建等難題23個。代表們還成功調解勞資糾紛12起,涉及金額50餘萬元,以務實履職為營商環境築底增優。

“聯絡站+集體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在米家片區,聯絡站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緊密相連。代表們深入田間地頭,圍繞高標準農田建設、特色種植等開展調研,形成了“調研—建議—落實—反饋”的履職閉環。

在代表建議的推動下,米家片區資源整合步伐加快:掛牌成立“百浪香”集體經濟資產管理公司,聯動發展大米產業,種植面積達1200多畝;探索“強村帶弱村+村企共建”模式,大塘村以20萬元資金入股肉豬經營,合同期滿後本金轉而投入油茶陳皮桔套種基地,實現資金滾動增值。此外,米家村蔬菜種植基地投入50萬元鄉村振興資金,流轉土地82.6畝,推動規模化經營,有效破解了集體經濟“散、小、弱”的困境。

“聯絡站+基層治理”:築牢和諧穩定的“防火牆”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大垌鎮人大將“聯絡站+基層治理”模式進行深入實踐,通過精準調研、閉環辦理、常態聯動,推動治理效能持續提升。

江表社區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完善“快速響應、高效辦理、及時反饋、主動治理”機制,構建“代表+網格員+志願者”三級治理體系。劃分的11個網格的32名網格員今年開展巡查走訪2400餘次,排查並化解涉及山林土地、家庭鄰里等矛盾糾紛52起,解決民生小事168個,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今年以來,大垌鎮四個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努力踐行着“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治理目標,駐站代表通過接待日、走訪等方式,受理群眾來信來訪125件次,解決急難愁盼問題76個,化解矛盾糾紛170多起切實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從助力企業發展到賦能產業振興,再到深耕基層治理,大垌鎮人大代表聯絡站以其精準的“一站一品”定位,充分證明了基層民主實踐的生命力所在。它不僅是代表履職的陣地,更已成為凝聚群眾智慧、推動一方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力量。

(責任編輯:馮國旭 呂東旭 譚乃豪 謝東暉,特約編輯:劉鍛)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