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被罵上熱搜! 800萬會員抵制阿里高管,集體喊退卡

山姆會員店評論區炸了。

不是因為缺貨,也不是因為漲價,而是因為新來的總裁,前阿里高管劉鵬。 800萬會員集體喊“退卡”,不是小題大做,而是感覺被背叛了。

山姆靠什麼活到今天?不是靠便宜,而是靠“省心”。

你交260塊或680塊年費,圖的不是折扣,是閉眼買不踩雷:商品精、品質穩、服務實。貨架上沒花里胡哨的促銷,APP裡沒套路滿滿的滿減券,連客服都比別家靠譜。這種“確定性”,才是會員願意年復一年續卡的真正原因。

可現在呢?蛋黃酥、太陽餅這些回購率爆表的明星單品說沒就沒,換成了好麗友、衛龍,超市貨架上隨處可見的貨。 Member’s Mark開始賣“口服濾鏡丸”這種網紅玩意兒,高毛利但沒剛需。

APP圖片全是AI精修,實物收到像買家秀打臉;商品詳情藏得比謎語還深,連供應商信息都打碼。線下更慘:貨架亂、結賬慢、客服找不到人,活脫脫一個“高端版拼多多”。

這哪是山姆?分明是披著會員制外衣的流量收割機。

問題出在掌舵人的思維。劉鵬帶著阿里那套“GMV至上、流量為王”的邏輯空降,把山姆當成了又一個需要“激活用戶、提升轉化”的平台。

可山姆不是淘寶,會員也不是流量池裡的數據點。你在這兒賣的是信任,不是點擊率。

更讓人火大的是“隱性漲價”:瑞士卷從1.2公斤縮到0.9公斤,價格紋絲不動;卓越會員的洗車、積分等實用權益,被換成一堆“滿299減10”的線上券。這不叫升級,叫套路。會員費本是買“安心”的,現在倒好,交了錢還得練火眼金睛防坑。

網友罵的不是劉鵬這個人,而是這種“用電商邏輯改造會員制”的傲慢。

阿里擅長的是拉新、轉化、复購,靠算法和營銷把人套牢;而山姆的成功,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不搞套路,不玩心機,用極致選品和穩定體驗贏得長期信任。兩者邏輯根本衝突,硬要嫁接,只會水土不服。

有人會說:時代變了,山姆也得數字化。沒錯,但數字化不等於“淘寶化”。你可以優化配送、升級系統,但不能把“真實”換成“美顏”,把“服務”換成“券碼”。會員要的是“所見即所得”,不是“猜圖遊戲+滿減算術”。

這場抵制,本質是一場消費者對品牌初心的保衛戰。大家不是反對改變,而是反對背離。

山姆若真想轉型,該做的是用數字化手段強化“精選”能力,比如引入更多獨家供應鏈、提升冷鏈效率,而不是把貨架變成網紅直播間。

別忘了,800萬會員不是流量,是投票。他們用真金白銀投了山姆一票,現在覺得票投錯了,自然要收回。如果山姆繼續沉迷“阿里式增長”,那下一個被退掉的,可能不只是會員卡,而是整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未來。

畢竟,信任一旦碎了,再貴的年費也粘不回去。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