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震怒,紅軍村局勢被他倆搞砸了!

這兩天大家比較關注的戰場是波克羅夫斯克,也就是紅軍村的戰況。

說到紅軍村,就要跟另外一個跟他相似的城市聯繫起來這個城市就是它北面的米爾諾霍拉德。

俄羅斯軍隊是怎麼進攻的呢?

俄軍目前是對波克羅夫斯克和米爾諾霍拉德兩座戰前人口6萬人的城市,進行南北東三麵包圍作戰。

包圍圈的開口目前2公里到8公里之間;

大家看看下圖,就立刻明白整個戰場的態勢。

俄羅斯軍隊是想張開一個大嘴把烏軍給吞進去,這個大嘴寬度是2km到8km。

這也說明了俄羅斯軍隊說的包圍烏軍不是事實。

烏克蘭軍隊實際上是想努力的把這個包圍圈的開口擴的更大一些。

無論是南面的波格羅夫斯克,也就是紅軍村,還是北面的米爾諾霍拉德都是如此。

但現在的情況對烏克蘭不是太妙。尤其是波克羅夫斯克地區,已經被俄羅斯軍隊滲透進200多人。

這個地方對於烏軍比較危險,怕的就是這些人形成氣候,這就有點兒像孫悟空鑽進鐵扇公主的肚子裡,一旦形成氣候就難辦了。

現在烏克蘭軍隊正在想盡一切辦法把這股敵軍給清繳掉。

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烏方稱波克羅夫斯克戰局困難,但是仍然在掌控中。

相比南面的波克羅夫斯克,米爾諾霍拉德形勢要好一些。

在其附近的多布羅皮利亞地區,烏克蘭甚至對俄羅斯形成三個包圍圈,分別是庫切里夫亞爾、沃洛德米里夫卡以及拉津- 羅登斯克這三個包圍圈。

也就是下圖當中的b,c,d三個包圍圈。

那麼這三個包圍圈是怎麼形成的?我們來看一下整個過程。

面對氣勢洶洶的俄軍,烏軍投入了多支戰力強勁的部隊聯合作戰,以第33和425突擊團作為先鋒,再搭配第1、24、25突擊營以及第79、82空中突擊旅緊密配合。

這些部隊分工明確,有的負責正面牽制俄軍主力,有的則從兩翼悄悄迂迴推進,逐步壓縮俄軍的活動空間,為分割包圍創造了有利條件。

此外,還有亞速第一軍、第93旅等部隊提前在該區域紮穩陣腳,構建起基礎防線,防止俄軍輕易突破或逃竄。

期間烏軍還收復了新米哈伊洛夫卡等數個村鎮,進一步割裂了俄軍的戰線銜接。

具體來說,烏軍是這樣打的。

烏軍先是在西部高地實現突破,隨後又從北部發起進攻,通過這種鉗形攻勢的打法,逐步收緊對俄軍突出部的包圍。

同時,烏軍還將防線提前規劃分區,把俄軍推進的機械化部隊引導至預設的不同區域。

比如俄軍原本計劃分五路推進,重點進攻沙霍夫和弗拉基米里夫卡兩條線路,烏軍就針對性地在這些線路周邊佈置陣地,把冒進的俄軍分別引入不同包圍圈中,

最終成功將俄軍分割在三個獨立區域,形成了包圍圈雛形。

烏軍在該區域大量運用無人機,一方面實時偵察俄軍裝甲車隊、補給車隊的動向,為地面反坦克小組和砲兵精準報靶;另一方面還直接配合反裝甲小組、砲兵以及地雷區作戰,摧毀大量俄軍裝甲車,削弱俄軍機動能力。

對於試圖突圍或增援的俄軍,烏軍實施火力交叉壓制,連俄軍派來的精銳特種部隊都未能突破防線。

此外,烏軍通暢的地面通訊能保障其從克拉馬托爾斯克和魯日夫卡獲得穩定補給,確保攻勢持續,而俄軍則因補給線和通信被烏軍切斷,難以相互支援,只能困在包圍圈內被動防禦。

烏軍當中的巴西特遣隊作為高機動性步兵部隊,承擔著快速反應任務。他們憑藉豐富的特種作戰經驗,負責清剿試圖突圍的俄軍步兵,對殘敵實施包圍殲滅。

這種對突圍力量的有效遏制,讓原本的包圍圈更加穩固,也使得俄軍難以打破被困局面,最終三個包圍圈完全成型並持續對俄軍形成擠壓態勢。

看到上面的整個過程,我們就能夠看出,在這場戰鬥中,烏軍戰術高超,部署嚴密,俄羅斯軍隊完全不是對手。

也正是因為如此狼狽,今天看到一個消息。

格拉西莫夫因多布羅皮利亞突出部的失敗,解除了俄羅斯第51集團軍司令米爾恰科夫中將和第132旅(51A)旅長奈穆申少將的職務。

有網友問了一個問題,為啥烏軍在波克羅夫斯克市區被俄軍逐漸佔領,滲透,但是在同一戰場的北面,多布羅皮利亞卻取得了卓越的戰績?

這的確是一個好問題。

這裡面的主要的原因是,波克羅夫斯克是頓涅茨克州的交通樞紐,拿下此地就能打開通往烏軍烏東核心防線的門戶,所以俄軍將其當作主攻重點,集結了大量兵力。

俄軍深知市區防線堅固,沒有正面強攻,而是採用2 – 5人的小股滲透小組,利用烏軍防線輪換等防守漏洞,日夜不停尋找空隙滲透。

這些小組分散穿過無人地帶後再集結,還試圖與外部裝甲力量裡應外合。這種戰術特別適配巷戰,能規避大規模部隊在城市裡機動不便的問題,逐步實現對市區的蠶食。

而在多布羅皮利亞:

俄軍冒進突擊+兵力分散,暴露了致命短板:

俄軍在此地計劃分五路推進,把機械化部隊當作主攻力量,試圖快速形成突破以威脅波克羅夫斯克側翼。

但這種打法使得兵力被分散,且推進過於追求速度,既沒做好側翼保護,也沒鞏固佔領區。而且投入的部隊雖涵蓋第8集團軍等多支部隊,

可後續增援的海軍陸戰旅等力量難以突破烏軍防線,最終陷入孤立,和波克羅夫斯克方向俄軍的協同作戰完全脫節。

寫到這兒,我相信很多網友就能夠對整個戰局了然於胸了。

這裡也能夠進一步的做個判斷,那就是:波克羅夫斯克的問題不大。

我們再來看一下其他方面。

11月2日,前一天遭到烏克蘭遠程襲擊的位於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的圖阿普謝油港再次被攻擊。

烏克蘭安全局通報稱:已確認5次無人機撞擊目標。襲擊導致至少4個用於油輪裝卸的裝油平台被擊中。港口設施也遭到破壞。

一同被擊中的還有3艘“影子艦隊”油輪中的兩艘。

圖阿普塞港屬於俄羅斯石油公司擁有的石油碼頭和煉油廠。俄羅斯經由該港口出口的石油占總出口量的20%。

現在問題就在於烏克蘭想打哪裡就能打哪裡,前一天剛襲擊,按說俄羅斯應該有準備吧,結果沒有,還是被打。

俄羅斯就是這樣被完虐,俄羅斯某人還在醉心於自己的吞併烏克蘭的夢想當中。

這讓我想起了高曉松做的一個節目。

2014年,在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之後,高曉松做了一期名叫“普京的克里米亞”的節目。

在這期節目裡,高曉松表示,歷史早已證明,一個國家吞併領土的企圖一旦輕易得逞就絕不會停止,並斷言《明斯克協議》和當年的《慕尼黑協定》一樣,是戰爭的前兆而不是和平的曙光。

他還指出,俄羅斯是一個“由強人領導的弱國”,並且強調說,俄羅斯的武器都是破銅爛鐵,世二軍完全名不副實。

現在看他的判斷是非常正確的。

這人吶一定不能太高估自己。

一旦把自己看成是高高在上的神話,

到了哪一天就可能變成人人眼中的笑話。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