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回本,三年暴富”,這曾是牙科的財富密碼,種植牙、正畸項目動輒上萬,利潤高達75%。
然而,當浪潮退去,6000家牙科診所悄悄捲款跑路,“牙科診所跑路潮”開始。
![]()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難道牙科不賺錢了?
資本催熟的甜蜜毒藥
曾幾何時,牙科這門生意,幾乎和菸酒、眼鏡一道,被並列供奉在暴利的聖壇之上。圈內流傳著“一年回本、三年暴富”的傳說,市場估值一度衝上4200億元的高峰。
![]()
這股淘金熱的核心,主要是兩個聽起來就昂貴的項目,植牙與牙齒正畸。
想做個隱形矯正?準備好三五萬塊吧,這是最基本的。
在那些最火的診所,排隊做正畸得提前半年預約,這一個項目就能撐起某些診所近三成的利潤。
![]()
種植牙更是暴利神話的集大成者,一顆成本不過幾百塊的種植牙,在診所的價目表上可以翻上幾十倍,最終收費輕鬆過萬。
這上萬元的費用裡,生產商和經銷商只能分走四分之一,剩下那驚人的7500元,都穩穩地落入了診所的口袋。
![]()
大家心照不宣,這錢賺的不是材料費,而是模糊的服務費和品牌溢價。即便是拔顆智齒、做個根管治療,收費也動輒數千。
風口之上,資本蜂擁而至,2021年是這股狂潮的頂點,全年行業融資總額超過百億,大大小小的融資事件發生了85起,最大的一筆甚至達到了驚人的2億美元。
![]()
資本的邏輯簡單粗暴:砸錢,擴張,再砸錢,再擴張。
於是,牙科診所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尤其是在三四線城市。
從2019年到今年,短短幾年間,全國的口腔機構數量預計將從7.6萬家暴增到13.5萬家,增幅接近78%。僅在2019到2022這四年,機構數量就增加了六成。
![]()
然而,資本既是催化劑,也是雙刃劍。
無序擴張迅速導致市場飽和,一場慘烈的價格戰隨之而來。
最瘋狂的時候,項目價格跳水超過60%,曾經萬元起步的種植牙項目,一度被砍到千元以下。
為了在血海中求生,一些診所開始走上歪路,用劣質材料以次充好,最終導致醫療投訴案件激增。
![]()
一記重拳砸醒淘金夢
正當資本還在做著“金牙”美夢時,政策的鐵拳毫無徵兆地砸了下來,這場鬧劇也迎來了結束。
在2023年,種植牙被正式納入國家集中採購範圍,價格一夜回到解放前。
![]()
平均降價幅度超過55%,那顆曾經動輒上萬的牙,瞬間跌落至三四千元。就連牙冠也未能倖免,部分全瓷牙冠的價格從三四千元直接被打到五百出頭,降幅超過八成。
![]()
對於那些四五成收入都依賴種植牙的民營診所來說,這一擊幾乎是毀滅性的,利潤直接縮水了約兩成。
緊接著,多地的牙科治療項目開始能用醫保報銷了。
![]()
醫保局統一採購和定價,徹底壓縮了價格虛高的空間,公立醫院的價格本就比私立低了近一半,現在有了醫保加持,吸引力更是暴增。
![]()
所以到了2024年,各大公立醫院的口腔科門診量直線上升,掛號變得和搶春運火車票一樣困難。客流的巨大轉變,讓佔市場總量高達92%的民營機構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
![]()
除了市場的打壓,人力成本也開始上漲。
根據社保稅務新規,從今年起,诊所的人力成本将显著提升。
一個拿著6000元月薪的護士,診所需為其多繳納近2000元的社保,用人成本直接上漲了三成。收入銳減,成本卻在飆升,診所的資金鍊被逼到了懸崖邊上。
![]()
廢墟之上誰在求生
當潮水退去,牙科行業爆發了令人震驚的“跑路潮”。
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大約有6000家診所捲款跑路。有業內人士預測,今年全年的倒閉率可能高達20%到25%,僅在今年第一季度,全國就有超過230家口腔機構關門大吉。
![]()
健身房跑路,損失的是錢。牙科診所跑路,威脅的卻是實實在在的健康,這場倒閉潮留下了一地雞毛和大量治療被中斷的患者。
![]()
就像某牙科醫院的案例,患者交了全款,診所一夜消失,後續想要轉診,不僅要自費增加預算,還因為原始治療方案的丟失而面臨巨大的風險。
亂象之下,低價陷阱依然存在,市場上“99元洗牙”之類的引流噱頭還在收割著最後的韭菜。但真正有遠見的從業者,開始在廢墟之上尋找突圍之路。
![]()
有人選擇切換賽道,不再死磕綜合服務,而是打造“隱形正畸專家”之類的專業標籤。
有人則紮根社區,瞄準家庭用戶,用兒童窩溝封閉這類醫保項目吸引流量,後續的消費轉化率竟能超過30%,這條路走通了。
![]()
還有人選擇價值升級,走向高端化。
通過普及口腔CT、數字化導板、3D打印牙冠等技術,不僅將種植牙手術時間從2小時縮短到半小時,極大地提升了效率和體驗,也創造了新的利潤空間。
超八成的從業者都認為,這筆金錢的投入是值得的。
![]()
個性化的美學修復、AI輔助設計方案,這些客單價可以沖到5萬以上的新服務,正在成為新的增長點。
在一、二線城市,連鎖品牌憑藉專業團隊和高端服務,牢牢鎖定了高收入人群。
![]()
而在三、四線城市,一些診所開始走“親民路線”,將核心項目價格控制在萬元左右,迎合著當地剛剛覺醒的龐大需求。這些下沉市場的標準化採購規模,年增長率已經超過了25%。
![]()
據預測,到今年,僅國產種植牙的市場規模就有望突破800億元,佔據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份額。而數字化診療的滲透率也將超過50%。
結語
牙科行業的“金牙”確實碎了,但這絕非行業的末日,而是一場有必要的市場重塑。對患者而言,這無疑是好事。
![]()
集采和監管的加強讓價格變得前所未有的透明,過度醫療的現像也在減少。
未來的生存權,將不再屬於那些擅長資本遊戲的操盤手,而是會回歸到那些真正能提供專業醫療服務、贏得患者信任的從業者手中。
![]()
經歷過陣痛後,我們將迎來一個更加規範、專業的市場。
信息來源:滿口牙齒拔完,口腔診所卻“跑路了”2025-07-25 19:35 來源:澎湃新聞定了!福建種植牙集採正式落地實施!單顆種植牙總費用平均降幅超50%2023-04-21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