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遇襲引全面報復?內塔尼亞胡下令強力打擊,加沙醫院再遭空襲

10月28日加沙南部拉法的邊境線上,一陣突如其來的槍聲打破了短暫的平靜。

一支以色列國防軍部隊遇襲,一名士兵傷勢嚴重。沒人想到,這起看似局部的衝突,會在幾小時內演變成覆蓋整個加沙的空襲。

希法醫院附近的爆炸聲還沒消散,薩布拉街區的廢墟里已傳來救援人員的呼喊。

布雷吉難民營的一棟房屋被夷為平地,5 條生命永遠留在了瓦礫下;汗尤尼斯的一輛汽車遭精準打擊,車上 5 人當場身亡。

至少 26 人在空襲中喪生,而目擊者說,以色列戰機的轟炸一直持續到周三凌晨,沒給加沙人留一絲喘息的機會。

可爭議恰恰在這裡,以色列軍方一口咬定是哈馬斯違反停火,才讓他們不得不發動 “強力打擊”;哈馬斯卻斬釘截鐵地否認,說槍擊事件和自己毫無關係,還承諾會遵守之前的協議。

一邊是戰機轟鳴着傾瀉火力,一邊是廢墟里不斷增加的傷亡數字,這場迅速升級的衝突背後,到底是誰先打破了脆弱的和平?

士兵遇襲引全面報復?內塔尼亞胡下令強力打擊,加沙醫院再遭空襲 -

真相不明《羅生門》

當地時間周二,加沙南部城市拉法的邊境地帶,原本因停火協議而短暫平靜的空氣,被一陣急促的槍聲徹底打破。

一支在 “黃線” 以東、以色列控制區內執行任務的以色列國防軍部隊,突然遭遇不明勢力槍擊。

混亂中,一名以色列士兵傷勢嚴重,被緊急送往後方救治。

這起看似局部的邊境衝突,迅速點燃了巴以雙方積壓已久的矛盾,成為後續一系列激烈對抗的直接導火索。

士兵遇襲引全面報復?內塔尼亞胡下令強力打擊,加沙醫院再遭空襲 -

事件發生後,以色列方面的反應極為迅速且態度堅決。

一名軍方官員第一時間對外發聲,措辭嚴厲地將矛頭指向哈馬斯,明確表示 “哈馬斯再次違反停火協議”,強調此次襲擊是哈馬斯對以色列控制區內部隊的蓄意挑釁。

這種快速定性並非偶然,“再次” 一詞的使用,既暗示了哈馬斯此前所謂的 “遵守停火” 存在漏洞。

也為以色列後續採取強硬軍事行動,鋪墊了法理層面的合理性與輿論層面的支持基礎,試圖在國際與國內視野中,將哈馬斯塑造成破壞和平的 “違約方”。

士兵遇襲引全面報復?內塔尼亞胡下令強力打擊,加沙醫院再遭空襲 -

面對以色列的指控,哈馬斯的回應同樣迅速,且立場與以色列截然相反。

該組織通過官方渠道發表聲明,堅決否認與拉法槍擊事件有任何關聯,反覆強調自身 “將嚴格遵守停火協議” 的立場。

哈馬斯的否認,讓這起槍擊事件的真相陷入了 “羅生門”。

士兵遇襲引全面報復?內塔尼亞胡下令強力打擊,加沙醫院再遭空襲 -

從軍事打擊到人道博弈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接到部隊遇襲報告後,迅速召集安全部門展開磋商。

會議結束後,其辦公室立即發布聲明,明確指示軍方高層 “立即對加沙地帶實施強力打擊”。

這道命令沒有任何緩衝餘地,以色列空軍隨即行動,多架戰機升空,對加沙地帶發起密集空襲。

此次打擊範圍極廣,不僅覆蓋了加沙城薩布拉街區等人口密集區域,甚至波及加沙最大的希法醫院附近。

士兵遇襲引全面報復?內塔尼亞胡下令強力打擊,加沙醫院再遭空襲 -

醫療設施本應是衝突中的 “安全區”,如今卻被捲入戰火,引發外界對加沙人道主義局勢的擔憂。

空襲並未在短時間內停止,爆炸聲持續回蕩,直至次日凌晨,加沙多地仍處於戰火籠罩之下。

空襲帶來的破壞與傷亡觸目驚心。根據加沙當地衛生部門與民防機構的統計,此次襲擊至少造成 26 人死亡,傷亡數字還可能隨搜救推進進一步上升。

在加沙地帶中部的布雷吉難民營,一枚導彈精準擊中一所平民房屋,屋內 5 名家庭成員無一倖免。

房屋瞬間淪為廢墟;在南部城市汗尤尼斯,一輛正在行駛的汽車遭遇空襲,車上 5 人當場死亡,車輛殘骸扭曲變形,現場慘不忍睹。

空襲結束後,緊急救援人員第一時間趕赴各受災區域,在斷壁殘垣中徒手挖掘,爭分奪秒搜尋被困居民。

士兵遇襲引全面報復?內塔尼亞胡下令強力打擊,加沙醫院再遭空襲 -

家屬們在廢墟旁焦急等待,哭聲與機械挖掘聲交織,勾勒出加沙民眾在戰火中的絕望處境。

以色列的軍事打擊,直接引發了哈馬斯在人道領域的反制。哈馬斯方面明確表示,將以以色列空襲為理由,推遲釋放更多人質。

此前,根據停火協議相關約定,哈馬斯本應逐步釋放扣押的人質,這也是維繫停火的重要 “紐帶”。

如今這一紐帶被切斷,不僅意味着更多人質將繼續被困,更讓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人質危機的努力前功盡棄。

人質問題本是雙方建立信任的潛在突破口,如今卻淪為博弈的 “籌碼”,進一步激化了矛盾,也讓加沙的人道主義危機雪上加霜,陷入 “打擊 — 反制 — 更嚴重危機” 的惡性循環。

士兵遇襲引全面報復?內塔尼亞胡下令強力打擊,加沙醫院再遭空襲 -

立場背後的利益與壓力

以色列國內的政治壓力,成為推動局勢升級的重要推手。

內塔尼亞胡領導的聯合政府中,右翼成員態度強硬,不斷向總理施壓,要求對哈馬斯採取更激進的措施。

以色列國家安全部長甚至在 X 平台上公開發文,言辭激烈地表示 “哈馬斯繼續玩弄手段,不立即移交所有陣亡者的遺體,這本身就證明該恐怖組織仍未被打垮。

士兵遇襲引全面報復?內塔尼亞胡下令強力打擊,加沙醫院再遭空襲 -

是時候一勞永逸地打斷他們的腿了”。

這番言論不僅是對哈馬斯的強硬表態,更反映出以色列國內對哈馬斯的不滿情緒已達頂點,內塔尼亞胡若不採取強硬回應,恐將面臨政府內部的信任危機。

美國副總統萬斯公開表態,一方面堅稱 “停火協議仍在維持”,試圖穩定局勢,避免衝突全面失控,保住美國此前斡旋停火的成果。

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承認 “這並不意味着不會發生一些小規模衝突”,並表示 “我們預計以色列會做出回應”,為以色列的軍事行動留出解釋空間。

與此同時,美國對以色列的行動並非完全支持,因為知情人士透露。

士兵遇襲引全面報復?內塔尼亞胡下令強力打擊,加沙醫院再遭空襲 -

美國強烈反對以色列採取進一步佔領領土或限制援助的行動,因為這 “只會傷害民眾,而不是哈馬斯”,盡顯美國在支持盟友與維護地區穩定之間的矛盾心態。

哈馬斯則在這場角力中,巧妙運用策略維護自身立場。面對以色列的指控,哈馬斯堅決否認與槍擊事件有關,同時將推遲釋放人質作為反制手段。

這種 “以人質換局勢” 的策略,既回應了以色列的軍事打擊,又向美國等調停方施壓,試圖將破壞停火的責任轉嫁到以色列身上。

哈馬斯清楚,人質問題是各方關注的焦點,通過掌控人質釋放進程,能夠在與以色列的博弈中掌握一定主動權,同時爭取國際社會對其處境的同情。

士兵遇襲引全面報復?內塔尼亞胡下令強力打擊,加沙醫院再遭空襲 -

停火脆弱與和平渺茫

以色列對加沙的 “鐵劍” 行動,從 2023 年 10 月哈馬斯 “阿克薩洪水” 襲擊後便持續推進,即便在停火協議生效期間,也未真正停止對加沙局勢的掌控。

進入 2024 年,“鐵劍” 行動仍保持高強度打擊態勢,加沙地帶早已淪為人道主義災難深淵。

此次拉法槍擊事件,恰好成為以色列延續這一強硬策略的新借口,以色列迅速將其定性為哈馬斯違反停火,進而發動大規模空襲,可見其對加沙的軍事壓制意圖從未改變。

停火協議的核心爭議點,人質遺體歸還問題,始終未能得到妥善解決。

根據協議,哈馬斯需歸還 28 具以色列人質遺體,截至目前僅移交 16 具,仍有 13 具滯留加沙。

以色列聲稱知道其中 9 具遺體的下落,指責哈馬斯故意拖延,將逝者遺體作為政治博弈的籌碼。

士兵遇襲引全面報復?內塔尼亞胡下令強力打擊,加沙醫院再遭空襲 -

而哈馬斯則辯解稱,由於加沙地帶遭受嚴重破壞,搜尋和移交遺體的工作面臨巨大挑戰。

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使得停火協議的執行陷入僵局,也讓本就脆弱的信任基礎進一步崩塌。

10 月 19 日,兩名以色列國防軍士兵在拉法遇襲身亡,以色列隨即對整個加沙地帶發動空襲報復。

好在那次衝突最終平息,停火協議得以重新生效。但此次爭議再起,雙方的對抗姿態更加強硬,信任已徹底瓦解。

從 “阿克薩洪水” 到 “鐵劍” 行動,再到如今的槍擊事件爭議。

巴以雙方陷入 “襲擊 – 報復 – 再襲擊” 的惡性循環,地區和平進程停滯不前,想要打破這一僵局,找到通往和平的道路,變得愈發渺茫。

士兵遇襲引全面報復?內塔尼亞胡下令強力打擊,加沙醫院再遭空襲 -

結語

拉法的槍聲點燃了巴以新一輪衝突的導火索,雙方各執一詞的爭議、多方角力的複雜態勢,以及停火協議的脆弱不堪,共同勾勒出當下巴以局勢的嚴峻圖景。

人質問題、遺體歸還爭議、人道主義危機交織,讓和平的希望愈發渺茫,這場衝突不僅是軍事上的對抗,更是信任與利益的博弈。

若無法打破 “襲擊 – 報復” 的循環,加沙的夜空恐將持續被戰火籠罩,而那渴望和平的聲音,也將在爆炸聲中難以被聽見。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