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永續轉型 標竿學習/WaCare 建完整醫療服務鏈

WaCare將健康促進與慢病預防服務數位化,為高齡照護與偏鄉醫療提供創新解方。圖為執行長潘人豪。記者蔡宗儒/攝影

台灣醫療體系高度發展,健保制度全球稱羨,但是偏鄉、高齡與慢病患者,卻時常出現照護缺口,這十年來,吉樂健康資訊科技(WaCare)建立完整的「預防、介入、醫療銜接」服務鏈,彌補了這些缺憾。

「我們用科技把基層照護搬到線上,不只偏鄉,連住在都市裡行動不便的長輩,我們都能服務。」WaCare執行長潘人豪說。

WaCare長年耕耘偏鄉社區,提供高齡者健康促進課程與慢病預防服務,以台東線上肌力訓練為例,過去一堂課須派出40位老師到不同社區,如今只需要一位講師在線上授課,800位長輩就可同步參與,省下了大量的交通成本與碳排放。潘人豪指出,以一堂課可減少40輛車往返為例,等於直接減碳超過百公斤。

WaCare最初的服務對象,是偏鄉的長者與照顧者。這群人不僅缺乏健康意識,也缺乏連結醫療資源的能力。透過WaCare的數位,照服員可以即時記錄長者狀況,醫療專業人員則能線上評估,給出個別化建議。

培訓長輩健康教練

更進一步的是,WaCare也培訓在地社區據點的照顧者,提供衛教資源、疾病指引與數據追蹤能力,讓他們成為提升長輩健康的「專業照護教練」。

潘人豪說,強調的是「社會影響力的量化」,WaCare將各式健康行為改變指標,如運動頻率、服藥規律、跌倒率下降等,轉化成可追蹤、可驗證的報告,當這些數字成為企業永續報告中的S(社會)項成果,不僅符合國際通用的社會影響力指標,如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CFD),亦成為企業撰寫永續報告書的核心素材,為企業與社區建立連結與認同。

健保署於去年推出「全民健康保險數位照護獎勵計畫」,首度將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病管理的數位工具納入健保支付範圍。WaCare即為首批納入執行的數位平台。參與計畫的,只需在看診時開立相關處方,便可讓患者同步加入WaCare平台,由系統每日追蹤血壓、提醒服藥、推播飲食與運動建議,並由醫師下次回診時檢視數據報表,提升整體治療成效。

潘人豪說:「從政府治理的角度來看,我們不只銜接了政策目標,也幫助醫院數位轉型,減少照護人力缺口。」

他提到,傳統診所因為人力不足,難以提供高品質衛教與疾病管理,WaCare的解方是:讓數位工具成為醫師的數位分身。平台上,每位合作醫師皆可打造專屬AI助理,將其專業知識、問診風格與治療建議轉化為互動式聊天介面,讓病患可隨時諮詢 AI,獲得醫師級的個別建議。

潘人豪說:「我們讓一位醫師可以照顧1,000人,甚至1萬人,這不只是效率的提升,更是醫病關係的進化。」例如,目前已有1,600位病人訂閱某位醫師的數位分身,透過每日互動建立行為習慣,並將所有數據彙整至醫療紀錄系統,下次回診時就有完整參考依據。

此外,WaCare也可協助企業推動「員工家庭照顧」制度,不只照顧員工,也延伸照顧員工的高齡家屬,如提供線上衛教課程、運動指導、AI健康問答與用藥提醒等,皆可遠端完成。

將ESG轉為品牌故事

潘人豪坦言:「在台灣做健康新創很難,因為大多數人已經習慣健保制度,但ESG反而成為我們的突破口。」

除了服務設計與科技平台,WaCare更推出「社會影響力顧問部」,協助企業將ESG投入轉化為品牌故事。例如與尿布、助行器等高齡用品品牌合作,在衛教講座中安排精準體驗與產品試用,並強化品牌的社會影響力形象。

潘人豪指出,他們讓品牌從贊助方變成社會參與者,這才是永續的市場邏輯。更重要的是,這些參與方案皆可與媒體、報導、社群傳播結合,不再只是CSR欄位上的一行文字。

建置模組出口國際

「我們不是在做醫療改革,而是在做社會系統的修補。」潘人豪總結,透過WaCare,企業可以有溫度地實踐ESG,政府可以有效推動前端預防政策,醫師與照顧者可以更高效照護,而最終受惠的,是每一位身處城市與鄉野的高齡者與慢病患者。

WaCare目前已建置超過40種疾病與健康議題AI分身,如高血壓、糖尿病、失智症等,下一步將以高血壓數位照護作為發展重點,甚至建置成出口模組,複製至國際市場,讓台灣面向世界展示健康照護價值。

願景工程關注中小企業永續轉型,推動「中小企業加速永續計畫」,其中《永續素養課》打破單向授課,以案例、互動方式內化永續素養。」


標題:中小企業永續轉型 標竿學習/WaCare 建完整醫療服務鏈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