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底發布函令,允許可釋出過往特定保單多提存責任準備金的40%,金管會已在7日拍定壽險公會執行QA細節。三大重點:一、準備金釋出限一次性入帳,禁月月自由選;二、需在揭露影響數;三、一律得提全年三成獲利入準備金。
換言之,這項政策利多「僅限一次」。例如A壽險業一次要釋出100億元準備金,這包錢就只能一次選擇增加外匯準備金或當期盈餘,例如6月一次認列入帳這100億元就結束了,不能分月入帳。
此舉等於封殺了當初業者自認可「月月自由選、月月做帳」的路,也降低業界對政策月月美化財報的質疑聲浪。
其次,為避免投資人誤解,若是選6月入帳者,需在半年報揭露影響數,7月後入帳者,需在第3季季報揭露,讓外界知悉該業者有多少責準金老本,是入外匯準備金?又有多少是入當期盈餘。
第三,不論業者釋出準備金是選放外匯準備金或是當期盈餘,一律得提存全年三成獲利,轉列外匯準備金。
據了解,已有數家壽險業向金管會備查後,釋出準備金。如國壽、富壽、新壽都採多數轉列外匯準備金為主,以因應下半年新台幣匯損衝擊,也有部分壽險業全選入當期盈餘。
金管會是在6月底發函,鬆綁責準金提存政策,允許責任準備金釋出40%可自由選擇增加外匯準備金或入當期盈餘,但實際如何認列、又是否需要揭露影響數,業界各自解讀不一,壽險公會討論執行QA細節並由金管會拍板定調。
一家壽險業者指出,6月台股大漲,7至8月有股息收入,獲利可暫時穩住,即便6月台幣僅升值0.1%,匯損壓力降低,但各業者外匯準備金水庫乾枯,多數大咖壽險業才將釋出準備金轉列外匯準備金。
但該政策僅視為「短期、一次性利多」,後續仍需觀察下半年資本市場波動、及得提三成獲利入外匯準備金,續影響壽險金控全年配息水準。
標題:獨/封殺月月做帳!金管會定調:壽險準備金限一次入帳 財報需揭露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