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第六中學4名學生街頭扶車視頻在網絡爆火——​這堂馬路邊的“德育課”何以感動全網?

5月16日傍晚,正值晚高峰時段,在延吉市長白山西路與河南街交會處,一位老人的三輪車側翻在馬路中央,老人一時難以扶起車輛,此時周圍車流不斷,情況十分危急。就在老人孤立無援之時,四名身着校服的女學生恰好路過此地,她們迅速衝上前去幫助老人將側翻的三輪車扶正,並幫忙撿拾散落的雜物……這一暖心場景被市民拍攝下來上傳到網絡,獲得全網轉發和盛贊:“好孩子,你們的人生已經是滿分了!”“這就是教育的力量!”……網友們備受感動,紛紛在評論區留言。

經了解,這四名學生均來自延吉市第六中學,分別是七年級的高之玉、李秋瑩和九年級的張茹玉、張玉茹。

張茹玉和張玉茹是一對雙胞胎姐妹。她們說,當時並沒有多想,看到老人需要幫助,本能地衝了上去,幫助他人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每個人應盡的社會責任。“老師曾在課堂上講授《有爲有不爲》,幫助他人我們也能從中獲得快樂。”李秋瑩說。高之玉對意外“走紅”感到驚訝:“小事而已,能幫到他人就很开心。”質樸的回答,折射出新時代少年在“德育爲先”的教育浸潤中向上向善的精神風貌。

5月19日,延吉市第六中學舉行爭創文明校園表彰儀式,四名學生獲評“最美六中人”。該校副校長丁元彩表示,這四名同學在面對他人困境時,不冷漠、不旁觀,積極主動伸出援手,正是學校德育教育成果的有力體現,她們用實際行動爲同齡人樹立了榜樣,學校將進一步加強品德教育、激勵更多學生弘揚正能量,讓溫暖與善良在校園內外持續傳遞。

據悉,延吉市六中始終將立德樹人作爲首要任務,把“全面合格,做最好的自己”作爲育人目標,構建“課堂教學+校園實踐”雙軌德育模式,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引領,以《中小學生守則》和延吉市六中文明公約爲准繩,不斷教育引導學生爭創文明校園,爭做文明六中人,培育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這起看似偶然的街頭助人事件,實則是德育落地生根的必然。當教育回歸“育人”本質,當越來越多青少年在生活中踐行“有爲有不爲”,當文明公約從牆上的文字變爲腳下的擔當,教育便完成了從知識傳遞到價值塑造的升華。正如網友評論:“這一刻,真正看到了教育的意義!”

編審:晨曉

總編:王興科

監制:李珺凌


標題:延吉市第六中學4名學生街頭扶車視頻在網絡爆火——​這堂馬路邊的“德育課”何以感動全網?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