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汽車巨擘大眾正經歷一場策略性的轉變,其核心在於重新評估電動車的命名方式。繼Mercedes-Benz和BMW等品牌調整其電動車標識後,Volkswagen也計劃逐步淘汰現行的「ID」前綴,轉而採用更為傳統的汽車名稱,以簡化產品線並提升市場辨識度。預計最早在2026年,這項變革將開始顯現。
來自於Carscoops的消息,「ID」子品牌自2017年推出以來,伴隨著ID.3,ID.4、ID.5,id.6,ID.7及ID.Buzz等多款車型問世,構築了Volkswagen在電動車領域的初步佈局。然而,隨著市場發展,消費者對於這些字母數字組合的名稱產生了一定的困惑。為了解決此問題,Volkswagen董事會成員Martin Sander表示,未來推出的電動車將回歸使用「適當的名稱」,這意味著諸如ID.2all和ID.Every1等概念車的量產版本將不會沿用這些名稱。

雖然具體的命名細節尚未完全公開,但Volkswagen曾暗示將考慮重新啟用其歷史悠久的車名。例如,預計於2026年亮相的ID.2極有可能採用Polo之名,以慶祝該車型問世五十週年。而預計在2027年推出的ID.1,則可能從Lupo、Fox或Up!等經典小型車的名稱中尋找靈感,或者啟用一個全新的名稱。此外,Volkswagen技術開發委員會成員Kai Grünitz也提到,現有的ID車型將從2026年起進行重大改款,這也為引入新名稱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時機。

除了現有ID車型的更名,Volkswagen也在積極開發如電動版Golf和T-Roc等全新電動車型,未來Passat和Tiguan等耳熟能詳的名稱,也可能應用於其電動產品線。然而,Volkswagen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有效區分電動版本與未來幾年內將持續生產的燃油版本。

儘管面臨命名策略的調整,Sander對於Volkswagen電動車的市場表現仍充滿信心,他指出ID.3的訂單量充足,且ID.7在歐洲的銷量已超越Passat。同時,ID.Buzz在市場上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是在美國市場。Sander還強調了即將推出的ID.2all的市場潛力,該車型預計將以25,000歐元的起價進入市場,而更經濟實惠的ID.Every1則有望在2027年以20,000歐元的價格推出。Sander表示,透過電池成本的下降和嚴格的成本控制,這些價格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Sander堅信電動車終將取代內燃機汽車,並認為電動汽車是更優越的產品。針對中國市場,儘管面臨激烈的價格競爭,Volkswagen仍將專注於長期的可持續增長,而非短期的市場份額擴張。他們計劃通過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的新一代電動汽車,並逐步將其燃油車產品組合混合動力化,以鞏固其在中國市場的地位。
儘管面臨市場競爭和轉型挑戰,Volkswagen對其電動車的未來發展依然充滿信心,並致力於在電動汽車時代繼續保持市場地位。

原文轉載來自:源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