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來源:時尚COSMO
蔚藍航跡,用防曬爲肌膚領航。
就在五月天的假期之後,每個人都去玩嗎?有多少姐妹忙著戴海,從錄像中偽造美女的地方,您可以轉身,但發現它已經分層了…
立夏已至,防曬的課題該被重視起來了——五一只是個“熱身”,真正的暴曬模式才剛剛开始。如果你在端午、暑假期間有出行計劃,那要當心紫外线可不會手下留情。
爲此,小編特別邀請旅行、生活方式博主Lulu和Sukie酥酥,分享她們記憶中獨屬於夏日的“蔚藍航跡”。是時候跟她們抄抄作業,在縱身躍入熾熱陽光、追逐浪花的同時,也能讓肌膚保持好狀態~
@Lulu的旅行日記
記得幾年前在馬爾代夫潛水時,有過一次嚴重的曬傷經歷。當晚回到房間,皮膚就感受到灼熱的疼痛感。旅行結束後,我的手背和腿部就开始蛻皮,手部還泛起了細小斑點。幾個月後,才逐漸恢復。
這次曬傷經歷,也讓我真正了解到海島陽光的“攻擊性”。當溫柔海風裹挾着70%紫外线反射率的海面光线,我們的皮膚其實正經歷着比城市裏強烈3-4倍的日光圍剿。
但也因爲此次教訓,我建立起很嚴苛的“海島護膚儀式”:出門前一定要塗抹SPF50+/PA+++的防水防曬霜,一些平日容易忽略的地方也尤其需要注意,如耳後、手部、腳背等;補塗防曬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基本每隔2—3小時就要補塗一次,如果潛水上岸,也需要用毛巾蘸淡水輕拭鹽粒後重新補塗。
我在夏威夷的一位衝浪教練,也教給過我緩解曬傷的方法。用冷藏蘆薈膠混着凍幹VC粉厚敷,可以緩解一整天強紫外线的困擾。另外,去海島前可以准備一些海葡萄面膜,據說它的鎮定效果比單純補水面膜要強三倍。
如今我的海島旅行化妝包中,會備着三支不同的防曬霜:一支高倍防水型防曬霜,負責晨間出門前的基礎防曬;一支噴霧款防曬霜:用來日常即時補塗;一支防水防曬棒:可以在溼潤的皮膚上直接補塗,避免乳液被衝淡的情況。
@Sukie酥酥
當涉及到海洋度假時,它一定是在陽光明媚的地方親吻地中海夏天 – 我最難忘的西班牙夏季海灘。在世界末日,每個框架都像幻想畫一樣浪漫。但是地中海的陽光確實也有毒,這一天令人興奮,脖子的背面是刺激性的,曬傷的皮膚逐漸發紅。在這一點上,防曬霜不僅是必不可少的皮膚護理程序,而且更像是偽造的海邊,防止陽光,更能防止嚴重的曬傷。
女生度假時可以用寬檐草帽給造型加分,同時實現物理防曬的效果。此外不僅要像給吐司抹黃油般把SPF50+的防曬霜仔細塗抹至每寸肌膚,更需要每隔兩小時補塗以應對海邊的烈日。這樣方能在浪漫而又危險的地中海陽光中尋求最佳的享受方式。
在防曬霜的選擇上,也要根據個人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比如我對氧化鋅過敏,而其是物理防曬霜的主要成分。一次誤用之後,所塗部位很快變得紅腫又奇癢無比,最後只能是戴着面罩出門,非常影響旅行體驗。
之後再來海灘度假,感受檸檬香和椰香時,我學會了在浪花與驕陽間尋找平衡點。化學防曬霜帶得足足的!畢竟,防曬不是對自然的抗拒,而是讓那些被陽光吻過的記憶,不以灼痛的方式刻進皮膚,而是永遠被珍藏在相框裏!
故事聽到這裏,海浪聲也在耳邊響起。是不是又想去吹吹夏日海風了?每一次出發,都是一場關於陽光、海洋與肌膚防護的美學探索
正如海洋漸變的藍色——從淺灘的透亮到遠洋的深邃,當下防曬產品與其中科技亦爲肌膚帶來的多維守護。
恰似現代防曬科技爲肌膚構建的立體防護體系,每一層深度都對應着肌膚與陽光博弈的新命題。
陽光穿透海面的那一刻,世界被分割成無數個藍色維度——淺灘處是跳躍的琉璃光斑,隨着深度增加,光线逐漸沉澱爲神祕的鈷藍,最終在不可觸及的深海化作一片靜謐的午夜。
下次小長假,你的心動目的地又是哪裏呢?
圖源:時尚COSMO、Pinterest、Ins、小紅書、網絡
標題:小長假果然會懲罰每個不認真做防曬的人!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