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中於12日達成貿易協議,雙方同意加徵措施將暫緩執行90天,美國針對中國出口商品的加徵關稅自145%下調至30%,其中包括20%的芬太尼關稅與解放日基準10%;中國則將對美出口商品的關稅自125%降至10%。目前設定的2025年前既有關稅條款仍維持有效。
投資銀行台灣研究主管艾藍迪(Randy Abrams)表示,這讓AI供應鏈處境相對更好,更不易受關稅影響,不過也更保守地看待受匯率不利影響、提前拉貨需求更高、利潤率較低的公司,包括 PC/顯示器無、面板、筆記型電腦ODM和二線晶圓廠。
瑞銀指出,2024年中國對美出口總額為4390億美元,其中超過1300億美元為科技產品,包括智慧手機、個人電腦(PC)、電視、遊戲主機及低階網通設備。除稅率下調外,雙方亦同意緩衝性措施,包括對等關稅暫緩執行90天,以及科技硬體與半導體產品暫時豁免,直至美方完成232條款調查,並提出進一步建議。
至於中國科技產品進口關稅,瑞銀指出,已有約80%的產品獲暫時豁免,本次協議對現況影響不大。唯獨仍保留的20%芬太尼關稅,仍可能拖累中國PC出貨表現,加速產能向東南亞轉移;不過,對於74%產能位於中國的筆電組裝廠而言,實質衝擊仍屬有限。
儘管短期關稅趨勢偏向正面,瑞銀提醒市場須留意潛在波動風險,包括美方針對半導體與科技終端產品的232條款調查。若最終課徵25%關稅(美國原產部分除外),仍可能抑制消費者需求,導致目前豁免條件下的基準情境出現轉變。此外,對等關稅的延長與否,仍須視後續談判進展而定。
針對台灣科技供應鏈,瑞銀認為AI相關供應鏈相對具韌性,受關稅影響程度較小,而本次關稅協議優於市場預期,也有助擴大科技股投資組合。不過,瑞銀仍對部分公司持保守態度,尤其是匯率敏感度高、提前拉貨需求強、獲利率偏低者,例如PC與顯示器無晶圓廠、面板業者、筆電代工廠(ODM)及二線晶圓代工廠。此外,蘋果供應鏈廠商也須關注232條款結果帶來的潛在波動。
瑞銀指出,後續觀察重點包括下周的Computex展會與即將登場的瑞銀亞洲投資論壇,屆時將揭示AI硬體部署在未來幾個月的進展與產業動向。
標題:美中關稅稅率下調 瑞銀:AI韌性強、PC仍有隱憂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