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展所得作公益 法官畫家郭豫珍設置量刑研究獎學金

分享本文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108 15:42:55)臺灣高等法院法官郭豫珍去年在臺北大學圖書館舉辦《藍色藝思》公義畫展,畫展所得611.3萬元萬元(含其女劉夢非3幅插畫4.2萬元),依照藏家意願,除持續挹注警政署發給因執勤被殺警察遺眷年節慰問金公益專戶,以及捐助臺灣偏鄉兒童教育基金會外,臺北大學校務基金共得捐款285.6萬元,將用於優化教育資源,並優先提撥其中100萬元設置「量刑研究獎學金」。

捐贈儀式於1月8日在法律學院比較法資料中心舉行,由校長李承嘉代表校方接受捐贈。李承嘉感謝郭豫珍法官對母校在法學研究上的熱心支持,相信這份獎學金將可鼓勵研究者,為司法學術與實務提供更為優秀的研究成果。

說明為何要設「量刑研究獎學金」的原因,郭豫珍表示,她堅守刑事審判職務30多年,致力於兩大目標,一是裁判文字的簡明流暢,能讀易懂;另一項就是量刑的公平合理。她指出,量刑差異是民眾質疑司法不公最重要的根源之一。因此立志結合法律、審判實務、各國量刑制度,以實證科學方法,完成《法官量刑影響因素之實證研究》博士論文。司法院從2011年開始,就以這篇論文的設計架構、方法與模式為藍本,推動量刑資訊系統建置計畫,陸續完成多種罪名的量刑現況,並已全面啟用。

郭豫珍鑒於量刑資訊系統的建置與實施,是跨領域的問題,而非只是法學闡述的片面思維。因此,發想設置「量刑研究獎學金」,期望借重學術界充沛且廣泛的研究資源,為司法改革重要環節的合理調整、精進,從各個面向,找出問題,提供方案或建議,對量刑妥適、公平做進一步的奉獻。

這項獎學金由臺北大學法律學院設置委員會審查,每年甄選優秀博士論文1篇,每篇10萬元;碩士論文2-3篇,每篇3萬元;收錄於TSSCI等資料庫之論文,每篇1萬元。

此外,郭豫珍並贈與該校法律學院一幅探討司法運作與電影劇情差異性的創作《電影劇情無法拼貼真實正義》,該畫作精選《十二怒漢》、《失控的陪審團》等12部精彩的法庭辯論電影海報,結合司法大廈影像,以手撕拼貼等多媒材技法,構成一幅司法大戲。郭豫珍說,一般人對司法審判的認知,大多來自電影劇情的感染,而非真實的體驗。電影劇情終究不是真實的正義,當《國民法官法》施行上路,一般未受過法律專業訓練的國民,有機會參與重大刑事案件審判,如何摒棄法庭劇的浪漫印象,面對真實,重新建構認知體系,無疑是最重要的課題。

去年舉辦的《藍色藝思》公義畫展,展出《AI來襲藝術家何去何從》、《腳踏車與人生》、《見翔》、《0.01秒的啟示》等35幅畫作。開幕當天,貴賓雲集,包括臺北大學李承嘉校長及學校主管、國美館前館長廖仁義教授、台灣高等法院高金枝院長、監察院趙永清、葉宜津、葉大華、鴻義章、蕭自佑等多位委員、審計長陳瑞敏、保訓會主任委員郝培芝、院檢同仁等逾3百人出席畫展。

臺灣高等法院法官郭豫珍(右)捐助畫展所得設置「量刑研究獎學金」,由臺北大學校長李承嘉(左)代表校方接受捐贈

臺灣高等法院法官郭豫珍(右五)贈與臺北大學法律學院一幅探討司法運作與電影劇情差異性的創作《電影劇情無法拼貼真實正義》


標題:畫展所得作公益 法官畫家郭豫珍設置量刑研究獎學金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爲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爲,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