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旅行

  • 因諧音梗走紅的火車站,被網友調侃名字太好笑,當地人:為它驕傲

    因諧音梗走紅的火車站,被網友調侃名字太好笑,當地人:為它驕傲

    都說我國文化博大精深,我國的語言也是世界公認的,最難學的語言之一。關於這一點,也許常遊歷我國大江南北的人會深有體會,因為走的地方多了,就會發現同是中國人取名字,有的地方的名字起得優雅又動聽,有的地方的名字那感覺就是純屬來搞笑的。 有些地名,那感覺就好像是起名時沒過腦子,所以當外地人前往當地旅遊時,可能連目的地都不太好意思報出來。 除了地名外,我國的火車站、地鐵站等站名也是“藏龍臥虎”,像廣州的“嘉禾望崗”就顯得十分文藝,甚至帶動了那條地鐵線的收益。 但同時也有的火車站站名容易給人造成誤解,鬧出笑話,比如“夏邑站”。 “夏邑站”到底是哪一站? 在大熱的綜藝《吐槽大會》中,參賽選手王建國曾說過,“諧音梗”用多了是要扣錢的。但不可否認的是,諧音梗不僅在網際網路上大行其道,甚至在現實生活中也很有存在感。 畢竟我們都知道,現實生活是沒有字幕的,再加上咱們漢語有“同音語素多”的特點,所以生活中無形的諧音梗到處都是。書面上還可以檢查一下錯別字,但純口語交流的時候就很容易鬧笑話。譬如“剪紙”與“減脂”,二者都是進行某項活動,前者的運動量與後者可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再譬如上文中提到的“夏邑站”,在口語中與“下一站”發音完全相同,它是夏邑縣的客運火車站,當火車到站的時候,廣播裡報出的就是“夏(下)邑(一)站到了”,這就導致一些第一次來到這裡的旅客可能會產生疑問:是下車呢?還是不下車呢? 而夏邑站也因為諧音梗而在網路上走紅,被網友調侃在這一站要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因為一不留神就有可能會坐過站,但也有很多網友看熱鬧不嫌事大,覺得這火車站名字太好笑了,表示自己有機會一定要坐一次。 不過據說,後來因為這個站名導致太多乘客下錯車,所以當地相關部門將站名改為了“夏邑縣站”,雖然失去了原本諧音的幽默感,但因為火車站本身就是要服務於大眾的,如果火車站的名字給很多人帶來了麻煩,那麼被更改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其實夏邑站並不是僅僅是一個諧音網紅車站那樣簡單,相比於人畜無害的諧音梗,它在我國近代歷史上的戰爭中起到的作用要更大。 夏邑站的歷史戰事 夏邑站位於夏邑縣,而夏邑縣則位於河南省的商丘市,素來以“孔祖之地”著稱。 在近代歷史上,夏邑縣雖然只是個小縣城,卻意外地有存在感,這一方面有其自身地理位置的原因,也有夏邑站存在的緣故。 夏邑縣火車站原名為“劉堤圈火車站”,它的存在可以說是見證了我國的鐵路史。它始建於1904年,1915年開通運營,距離現在上百年。從進入民國時期開始,圍繞著夏邑站的大小戰爭就沒停過,譬如蔣馮戰爭、劉堤圈伏擊戰、魏樓遭遇戰等,都是圍繞著夏邑站(劉堤圈站)及周邊地區展開的戰事。 同時,夏邑站也見證過一片土地上曾遭遇的至暗時刻,碭山縣城淪陷後緊接著就是令人髮指的皮樓大掃蕩,雖然此後也有激戰火神閣這樣打擊日劇勢力的高光時刻,但這之後便是李莊慘案。 好在1945年,日本投降,新四軍在火神閣接受了日本的投降,不過這短暫的歡慶之後,解放戰爭打響了。 圍繞著夏邑站附近的戰爭並沒有減少,畢竟火車作為當時國內最重要的運輸交通工具,掌握了鐵道就相當於掌握了一片區域的命脈。尤其是它還處於隴海鐵路沿線,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 可以說夏邑站目睹了我國半個世紀左右的風風雨雨,其本身的價值其實比起“網紅車站”這個帶著娛樂性的稱呼要更多。 在抗戰時期,新四軍帶著夏邑縣的人民,破壞日軍通訊與鐵路路線,在夏邑站(劉堤圈站)附近痛擊日軍,打擊了對方的囂張氣焰,但同時也有很多人為此付出了生命。 對於夏邑縣本地的居民來說,夏邑縣火車站早就成為了當地的一個標誌,他們為它的存在而驕傲,並且有著深深的火車情結。 結語 這種情結可能外地人並不能理解,夏邑縣火車站在網際網路時代走進大眾視野也不過是因為一個諧音的玩笑,而那些曾經的過往,可能已經隨著火車而逐漸遠去了。 因諧音梗走紅的火車站,被網友調侃名字太好笑,當地人:為它驕傲 我國這座火車站,到站了還沒人下車,當地人:為它驕傲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旅行中的兔子

  • 廣州鬧市裡的冷門景點,免費開放且就在地鐵站旁邊,遊客卻很少

    廣州鬧市裡的冷門景點,免費開放且就在地鐵站旁邊,遊客卻很少

    廣州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旅遊城市,不過市區其實分佈著很多景點,其中以荔灣區和越秀區數量最多。 荔灣區很多知名景點就在繁華鬧市和地鐵站旁邊,比如陳家祠、荔灣湖公園、華林寺等。 最近到荔灣區閒逛,無意間發現一個寶藏景點,雖然免費開放,遊客卻很少。這個景點旁邊就是華林寺和華林寺地鐵站,大名“綿綸會館”。 綿綸會館佔地面積只有七百平方米,是一座嶺南祠堂式建築,遊客掃描景區的健康碼,顯示綠色就可以進去參觀。 綿繪會館始建於公元1723年,也就是清朝雍正年間,距今將近300年,以前是紡織業的老闆們聚會議事的場所,見證了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目前是廣州市僅存的近代行業會館。 綿綸是紡織品面料,並非某個人的名字。 雖然綿綸會館只是座商業會館,但屋頂的灰塑依然很有特色,雖然規模不及陳家祠和仁威祖廟,但精美程度並不遜色,這也是一些進館遊覽的遊客沒有關注的看點。 清朝中期到末期,錦綸會館經歷過一段時間的繁榮,這得益於海上絲綢之路帶動了廣佛等地紡織業的飛速發展。 有意思的是現在的錦綸會館並不在原址上,而是魯班公司從原址平移過來的,目的是讓位給康王路的建設,如果不是看到網上的介紹,完全看不到移動的痕跡,反而有種“一直都在這裡”的錯覺。 綿綸會館目前是一座博物館,主要展示非遺-香雲紗。 香雲紗被稱為紡織界的“軟黃金”,質地柔軟,散發著淡淡的香氣,穿在身上舒服又好看,目前售價很高,卻由於產量較低,長期供不應求,之前去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旅遊的時候曾經去參觀了當地的香雲紗博物館並目睹製作過程,對這款高價值的紡織品有了簡單的瞭解。 錦綸會館坐北朝南,是中國傳統風水格局裡的理想朝向,其建築結構為三路三進,除了前面提到的灰塑工藝,還有木雕、陶塑、磚雕和石刻等工藝,屏風上的滿洲窗並不是本土風格,而是從海外傳進來的建築特色,這從側面反映了當年廣州中外貿易的頻繁,商人普遍具有國際視野。 旅遊小貼士:廣東地鐵8號線華林寺站。可以和華林寺、上下九步行街一起遊玩,距離都不遠。

  • 與周莊齊名的古鎮,江蘇人都讚不絕口,重點是不要門票

    與周莊齊名的古鎮,江蘇人都讚不絕口,重點是不要門票

    提到江蘇,我想每個人都不會陌生,作為國內綜合實力最強的省份之一,江蘇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它也確實有著值得驕傲的資本,無論是經濟還是其它方面,它都有著莫大的影響力,它2020年的GDP已經突破10萬億,位居國內第二,僅次於廣東省,即便是放眼全球,江蘇都是數一數二的存在,如果以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衡量的話,江蘇至少已經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由此可見江蘇的強悍。 同時江蘇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所有地級市均躋身百強的省份,這一點就連“老大哥”廣東也無法做到,或許有人會說,這是因為江蘇地級市較少的緣故,不可否認的是,江蘇的地級市數量確實不多,但這並非它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根本因素在於江蘇強大的工業實力和均衡的發展策略,它沒有像許多省份那般省會“一家獨大”,而是每個城市發展都相對均衡,這樣才造就了一個生機勃勃的江蘇。 江蘇的發達無需懷疑,它在旅遊方面的表現同樣精彩,作為我國知名的旅遊大省,獨特的江南水鄉風情和厚重的文化底蘊鑄就了江蘇的不同,使得它成為了最受遊客青睞的省份之一。來江蘇旅遊,古鎮是最不能錯過的,這片廣袤的土地有著眾多迷人絢爛的古鎮,它們是江蘇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古鎮,它與周莊齊名,連江蘇人對它都讚不絕口,它就是我們熟知的河下古鎮。 河下古鎮位於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河下街道,它是我國首批30個重點歷史保護街區之一,也是國家AAAAA級旅遊古鎮,更是淮安最知名的旅遊景點之一。整個古鎮佔地面積3.5平方公里,匯聚了湖嘴大街、韓侯故里、吳承恩故居、狀元樓、文樓、聞思寺、吳鞠通中醫館等主題景點,它們每一個都是那樣的不凡,充滿著歷史故事,是河下古鎮輝煌的證明,也是河下古鎮核心的組成部分,真可謂是精彩紛呈。 河下古鎮形成於春秋時期,距今已有了2500多年的歷史,是江蘇乃至國內年代最久遠的古鎮之一,數千年以來,河下古鎮走出了無數進士才子,它因此獲得了“進士之鄉”的美譽。漫步在河下古鎮,乾淨整潔的街道讓人心情愉悅,錯落有致的建築令人流連忘返,彷彿置身於此,你就回到了那個鮮衣怒馬,豪氣干雲的年代,我想,也只有在河下古鎮,你才會有這樣的體會吧,如果在其它地方,你是感覺不到的。 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作為國家AAAAA級旅遊古鎮,河下並沒有像周莊、木瀆那樣收取門票,而是採取了免費開放的政策,就這一點而言,河下古鎮就做得比國內大多數景區要好,甚至有網友感嘆,河下古鎮這是把格局開啟了,可見網友們對河下古鎮不要門票的讚許有多高。這樣一個各方面都不錯,又不要門票的古鎮,你是不是已經心動了呢?那就趕快來看一看吧,相信在這裡,你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 新興:“復活”解放路 重溫老城故事

    新興:“復活”解放路 重溫老城故事

    城區舊城活化改造專案是新興縣改善城區人居環境、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拓展經濟建設的一項重點工程。近期實施的“五個一”重點改造建設工程中的“一街”,即把縣城解放路打造成新興特色文旅步行街工程已經初見成效。在日前舉行的步行街招商啟動活動上,就吸引了一批客商前來考察並表示對投資充滿信心。 據瞭解,規劃具有濃厚的民國時期特色的新興縣解放路騎樓街按歷史原貌修復,再委託專業公司進行招商運營,目的是把解放路打造為縣城內的特色文化旅遊景點。經過前期的修復工程,騎樓建築群已經回覆到歷史風貌。在這次的招商活動中,新興縣邀請了大灣區中許多優質經營企業的代表前來考察,客商們紛紛表示,新興這個文旅專案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 周先生:“我從廣州過來,我一直從事零售業,在廣東投資了有70~80間鋪,我覺得政府對商家的支援力度是非常大的,而且新興交通便利,這次過來考察,我在這裡看到很多熟悉的商家都來到了新興,也證明了很多商家對新興的投資充滿信心。” 據運營公司介紹,新興文旅特色步行街自立項以來就展開了招商、選商的工作,選擇性引進有特色、有實力的專案進駐。目前已經選定部分商家進駐,預計在明年元旦前就可以開始營業,屆時,不但當地的市民多了一個體驗文化消費的地方,也為新興縣增加了一個文化旅遊景區,將會壯大旅遊產業。 施工現場 近年來,新興正在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 走出了驚人的“新興速度” 讓我們回顧一下 這條曾經繁華的“老街”原來的模樣 1982年的解放路 圖片的那幢樓是工商聯 1982年中山公園門口的大戲院與燈光球場,麗聲戲院拆建時,電影暫時在這大戲院播放,那些年你有在這裡看過日本的《追捕》,香港的《巴士奇遇結良緣》,《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的電影嗎?燈光球場外面春節時擺滿了打汽球,拋圈獎香菸的遊戲。 圖源|春風秋雨 曾經繁華的“老街” 90年代的解放路 曾經是新興人逛街購物的 必選之地 每逢週末和節假日 人頭攢動十分熱鬧 因為品類豐富、價格公道, 備受老百姓歡迎。 許多90後都來這裡 買文具、買CD、買小飾品…… 最熱鬧的莫過於過年前 很多街坊都來這裡選購心儀的年貨 大街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對聯 大紅燈籠、中國結、大福…… 到處洋溢著過年的喜慶 有街坊感嘆: 趕在老城改造前再留下幾張照片 希望經過改造後可以 多保留一些新興傳統的騎樓建築, 在歲月中傾訴百年滄桑。 圖源|新興縣天下行資訊 綜合:雲浮臺、新興臺 熱點推薦

  • 押寶太倉 復星旅文劍指長三角城市微度假新模式

    押寶太倉 復星旅文劍指長三角城市微度假新模式

    本報記者 劉頌輝 上海報道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戰略交匯點城市,太倉市攜環境、政策、區位等多重發展優勢,成為打造未來都市休閒度假產品的理想之地。 近日,復星旅遊文化集團(以下簡稱“復星旅文”)旗下全新綜合型旅遊度假目的地——復遊城·太倉阿爾卑斯國際度假區在上海舉行阿爾卑斯時光小鎮招商釋出會,對外展示專案的業態規劃及度假區內阿爾卑斯時光小鎮的商業定位。 復遊城·太倉阿爾卑斯國際度假區坐落於江蘇省太倉市,作為復星旅文承載FOLIDAY品質度假生活方式的核心線下場景,總建築面積約130萬平方米,距離太倉高鐵南站約600米,與上海僅一路之隔。 該度假區圍繞阿爾卑斯核心五大自然元素——雪山、湖泊、山谷、森林和村莊,打造阿爾卑斯雪世界、運動公園及時光小鎮三大主題體驗,並引入Club Med Joyview度假村、Casa Cook酒店及度假村以及70萬平方米的阿爾卑斯國際社羣。 據介紹,阿爾卑斯時光小鎮是該度假區內的三大主題體驗之一,總建築面積7萬餘平方米,由全球頂級建築設計公司GENSLER擔綱建築設計,將簡潔現代的阿爾卑斯風情街區與河流、草坡等自然景觀融合,還原阿爾卑斯傳統與特色元素。在建築和景觀打造上,阿爾卑斯時光小鎮從阿爾卑斯山四大核心元素——樹木、岩石、土壤、森林中汲取靈感,融入豐富的主題文化娛樂活動。 在場景和體驗方面,時光小鎮融合阿爾卑斯度假特色與風情。全長1.2公里的天然河流貫穿整個小鎮街區,街區將規劃“健康活力”“美食殿堂”“簡歐生活”“社交空間”四大主題業態,主力店型別涵蓋沉浸式體驗館、米其林餐廳、主題酒吧、運動/科技零售等。依託復星集團及復星旅文強大的生態資源,小鎮還將全力打造主題市集、酒文化博物館、文化藝術空間、特色餐飲、沉浸娛樂五大具有主題特色的自營商業。除此之外,在面積超7000平方米的太陽廣場上,還將舉行精彩紛呈的主題節慶活動並引入阿爾卑斯文化特色活動。 目前,復遊城·太倉阿爾卑斯國際度假區內的阿爾卑斯時光小鎮及Club Med Joyview度假村均已在建設中,華東規模級室內主題滑雪場——阿爾卑斯雪世界也將於明年年初封頂,整個度假區預計2023年10月將迎來全面開業。 復星旅文董事長兼CEO錢建農表示,復遊城是復星旅文聚焦國內度假消費升級需求、集合全球生態資源打造的新一代綜合型旅遊目的地產品。復遊城·太倉阿爾卑斯國際度假區創新融合了時光小鎮、雪世界、運動公園、度假酒店、國際社羣等豐富業態和度假場景,滿足消費者對於休閒娛樂、文化、社交、探索等多元化體驗需求,將成為長三角城市微度假的新範本。 (編輯:石英婧 校對:翟軍)

  • 嚴格做好疫情防控 《印象武隆》暫停演出

    嚴格做好疫情防控 《印象武隆》暫停演出

    11月3日,記者從武隆景區獲悉,根據新冠疫情防控要求,為保障遊客朋友的安全,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武隆》已於11月2日晚起暫停演出,恢復演出時間另行通知。 據瞭解,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武隆》主要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川江號子”為主線,將“號子”“哭嫁”等傳承千年卻即將消失的民俗形式與“棒棒”“滑竿”“麻辣火鍋”等最具重慶特色的人文元素相融合,以真山、真水為舞臺背景,通過實景歌會以及現場3D鐳射和各種燈光的配合,不僅展現了中國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也展現出巴蜀人隱忍、堅韌、不辭辛苦、團結協作,在險境中頑強求生又樂觀豁達的意志。 另據瞭解,目前武隆所有室外景區仍正常對外開放,為確保遊客健康出遊,武隆各景區將嚴格按照“限量、預約、錯峰”防疫要求,實行線上預約、線下掃碼,所有入園遊客需出示綠色健康碼、行程碼。景區將對入園遊客進行身份查驗、體溫檢測等管理,實行實名制分時段登記入園,做到可追蹤、可查詢,最大程度保障遊客遊覽安全。在景區遊覽時,遊客需全程規範佩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離。此外,所有重慶市外來武遊客或市內重點地區來武遊客,須來武之後進行一次核酸檢測,持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方可進入景區。同時,各景區也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環境衛生消殺工作,為遊客提供安全放心的遊覽環境。

  • 中國最低調的山區縣,地區生產總值431.9億元,紅色資源豐富景美

    中國最低調的山區縣,地區生產總值431.9億元,紅色資源豐富景美

    旅行途中用相機燒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歡迎來自各地的朋友在評論區留下你身邊有特色的美麗風景,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 唐王李世民有名言:“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他不僅是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在貞觀年間,他總是以前隋的得失來反省自己,告誡自己,不能走上隋煬帝的老路。這才有了後來燦爛無比的“貞觀之治”!知道學習歷史的不止是李世民,還有一代偉人毛主席。毛主席酷愛歷史,即使是生病臥床期間也是手不釋卷,一部《資治通鑑》被通讀17遍,據毛主席的護士孟錦雲回憶,毛主席的床頭總是放著一部《資治通鑑》,這是一部被他讀破了的書。有不少頁都用透明膠貼住。偉人閱史,無有盡時,他們孜孜不倦地從歷史中汲取智慧。作為芸芸眾生的我們,也需要認真學習歷史,景仰先賢,傳承其智慧,完善我們的做人,做事,以及人生修為。 如今,我們學習歷史已不僅僅停留在書本上了,我們已經可以通過旅遊的形式走進歷史發生地學習歷史。紅色歷史是與我們最近的歷史,紅色旅遊是當下最火熱的一種學習歷史方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熟悉的口號時常出現在福建上杭縣路旁的標語上、隧道的上方、景區的門口。這句話曾經是革命的號角,現如今已經是上杭縣紅色旅遊發展的寫照,因為這裡紅色旅遊的“星星之火”已經發展為集鄉村振興、生態旅遊等於一體的鄉村旅遊“燎原之勢”。上杭縣,隸屬福建省龍巖市,地處汀江中游,地勢從東北向西南傾斜。上杭,語出《詩經·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素有“建築之鄉”、“詩畫之鄉”、“山歌之鄉”的美譽。總面積約2879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上杭縣常住人口為376392人。2020年,上杭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31.9億元。上杭是中國23個蘇區縣之一,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很多人或許不知道上杭,但是一定知道“古田會議永放光芒”的古田。 古田鎮,位於上杭縣東北部、梅花山南麓,地處新羅、上杭、連城三縣(區)結合部。5A級景區古田旅遊區就位於境內,古田紅色資源豐富,有古田會議會址、古田會議紀念館等14處對外開放的革命舊址,以及古田鎮五龍村、毛主席紀念園等重要景點。古田鎮社下山西麓,白牆青瓦的古田會議會址莊重古樸,“古田會議永放光芒”八個紅色大字熠熠生輝。到古田會議會址、主席園、古田會議紀念館等場所瞻仰參觀,在“星火燎原”紅色主題蠟像館感受當年的革命鬥爭情形,隨著紅色歷史的影響越來越大如今到古田旅遊區緬懷革命先輩、接受紅色革命教育的遊客絡繹不絕。 上杭古田圍繞古田會議這塊金字招牌整合、優化旅遊資源,打造旅遊精品,促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如今的古田,正發揮紅色、綠色、民俗和客家等文化資源優勢,構築完善的“吃、住、行、遊、購、娛”旅遊產業鏈條,持續推進紅色旅遊文化產業蓬勃發展,這也充分體現了文化與旅遊的意義。 紅色資源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每個紅色景區都是一座活著的革命博物館,一本厚重的歷史教科書。縱覽祖國大好河山,紅色景點星羅棋佈,紅色旅遊生機盎然。如今,一座座新發展起來的紅色旅遊城市,一批批知名紅色旅遊品牌,一條條經典紅色旅遊線路,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紅色嚮往。記住歷史,學習歷史,走近歷史,是旅遊最好的方式。 中國最低調的山區縣龍巖市上杭縣,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431.9億元,紅色資源豐富山水風景美。拍植物、拍農村、拍老屋、拍古建築古村鎮這些我們身邊親切的存在,生活中的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 歡迎關注、收藏、轉發、留下你的隻言片語。 本文由黃楊軍攝影原創,感謝關注,黃楊軍會一直在路上用相機記錄熟悉卻不平凡的美,用文字帶你一起漲知識看見更多親切不平凡的美!

  • 《印象沂源》第六季 金秋,佛泉仙府重遊記

    《印象沂源》第六季 金秋,佛泉仙府重遊記

    《印象沂源》第六季金秋 佛泉仙府重遊記 有的人結交一次就牢記心懷、終生難忘;有的人結交多次還記不牢、沒有印象;有的人結交一次就夠夠的了,再也不想相見了…… 佛泉仙府的於恩池先生和田欣平女士,就是第一型別的人,兩口子生性豁達,待人真誠,樂善好施,直來直去的,好交往,不費心。 佛泉仙府位於魯中生態高地沂源縣中莊鎮的張莊村,背靠著名的沂蒙七十二崮之外的八十崮,韓莊河村前潺潺流過,沒有任何工業汙染。 大約在元代,這裡曾經香火興盛,一處尼姑庵頗為壯觀,至今仍保留著許多遺址,其中“真如佛境”摩崖石刻歷歷在目。 六十年代中葉,這裡還是“沂源農中”的發祥地,為貧窮落後的沂蒙山區農業戰線培養了大批急需人才。 八十年代初,有望逃脫農業戶口,出來吃國庫糧當幹部的於先生,為了照顧老人和立志徹底改變家鄉一窮二白麵貌。毅然決然來到了臥牛石叢生的八十崮背陰南庵子山,靠著自己的恆心毅力,在夫人田女士的理解支援、攜手努力下,一鍬一鎬,冬天頂寒風,夏日抗酷暑,硬生生在草木不生的地方,開墾出了百餘畝高產穩產引水灌溉的紅富士果園。 如今,果園正直盛果期,自己上的農家肥,嚴格按無公害綠色果品生產規程辦事,所產的有機綠色紅富士蘋果,遠銷海內外成了搶手貨。 尤為令人感慨的是,夫婦二人辛勤勞作之餘,還對文化藝術痴迷眷戀,常不時有飄蕩著泥土芬芳的文學小作,呈現給讀者,令人耳目一新。 夫婦二人還開動腦筋,大力發展農產品採摘園,經營農家飯菜鄉村旅遊活動,把大山上自產自採的新鮮韭菜,小火蔥,芋頭,梅豆,辣椒,洋柿子,地瓜,山藥等時令蔬菜,還有螞蚱,山水牛,節流鬼,山蘑菇,地姜亮皮,丹蔘,地黃,小柴胡,泥罐子頭等藥食兩用產品,用最樸素的農家闊籮頭精心烹製出來,引得城裡人一片叫好聲。 這正是: 八十崮旁擺戰場, 於郎拾得舊刀槍。 辛勤耕耘結碩果, 夫妻同心苦也香。 這不每逢週末遠在上海,北京,天津,近到濟南,青島,泰安的省內人蜂擁而至,本市內的就隨時隨地來了。節假日如不提前預約,恐都接待不了。 金秋時節,萬木霜天,層林盡染,斑斕夢幻,一派碩果累累、豐收在望的美景。高高山巔之間,一叢叢紅的,黃的,綠的,紫的灌木叢林點綴其間美不勝收。從山頭到院落,數面迎風招展,鮮豔的五星紅旗,說明了祖國在我心中絕不是一句空話。在這偏遠的沂蒙山區腹地仍有人初心不改的、深深熱愛著生生不息的祖國,任你TLP、BD,CYW之流螳臂擋車,逆歷史潮流而動,怎奈何我洋洋十四億人民的精誠團結,浩浩蕩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潮流誰也阻擋不了! 應夫婦二人之邀,約上了數位土生土長的“土麻豆”,多才多藝的還帶上了,畫筆、速寫本,徜徉在美不勝收的佛泉仙府之中,天地人間合二為一,大丈夫生當如此耳! 午間品嚐著木柴燉跑山雞,沂蒙大鍋全羊,還有炸螞蚱、山水牛、節流鬼,漿豆腐沾蒜泥,笨雞蛋炒小蔥,乾煸核桃花蕊…… 美極了!棒極了!飄飄欲仙極了!小夥伴們,還等什麼?還不麻溜的動身前往這裡,採摘甜脆蘋果、賞覽金秋美景、品嚐農家真味、結識耕讀人家,恐季節不等人啊!一等又是一年…… 仁者樂山觀天下 圖/文 二零二一年十月三十一日一揮而就、不更一字矣

  • 皖秋·景觀|安徽賞秋攻略——秋天的符號,鋪一片斑斕調色盤

    皖秋·景觀|安徽賞秋攻略——秋天的符號,鋪一片斑斕調色盤

    秋天是安徽最迷人的季節。綠色層次分明,銀杏金黃璀璨,碧空下漫山紅遍,層林盡染,山峰一筆一畫地記錄下它的模樣。紅的、黃的、綠的,不同顏色的葉子,飄在風中,長在山腰,落在地面,把世界打扮的有了模樣。 傳奇皖北 秋色無邊文化流長 秋日時節,地處皖西北地區的安徽省阜陽市,綠意盈盈,紅黃相間,斑斕多彩,藍天、白雲、碧水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和諧美好的秋日畫卷,盡顯秋日之美。阜陽的潁州西湖不得不去打卡。從宋代起有北宋詞人、宰相晏殊,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蘇軾、宋代中書侍郎呂公著等,為古潁州西湖建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並留下了113首著名詩篇,加之71名古代和近代詩人的詩篇共259首。“大千起滅一塵裡,未覺杭潁誰雌雄”,蘇軾對潁州西湖發出的盛讚,足以證明潁州西湖是與杭州西湖齊名的。歐陽修一生曾八次造訪此地,把對潁州西湖的喜愛,都融到了詩詞裡。 潁州西湖(圖片來源:阜陽市文化旅遊體育局) 現今的潁州西湖是一個以歷史文化為核心的、集生態溼地旅遊、休閒度假、會議餐飲為主題的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區。歷史悠久的清漣閣,原為宋真宗景德年間晏殊任潁州工部侍郎時所建。現在的清漣閣是1993年恢復重建的,五層仿古樓閣式建築,曲廊回檻,飛簷翹角,玻璃彩瓦,串珠寶頂。內有精雕細刻的古代壁畫,古潁州西湖八大景等盡現壁畫之中。還有九曲橋、女郎臺、醉仙居、紫竹苑、西湖碑林、百花園、蘭園、怡園、梳妝檯等二十多個景點,都讓人大飽眼福。 清漣閣(圖片來源:阜陽市文化旅遊體育局) 美麗的景色當然要有美食相伴。阜陽特產枕頭饃,在別的地方很少看到。每個重約2至3斤,堪稱饃中之王。即便是儲存數日之久,也不會發黴變硬。阜陽的枕頭饃歷史由來已久,據傳南宋初年“順昌之戰”,百姓為了支援宋軍抗金,便將大饃帶入城中,宋軍每人發一個,飢餓的時候當做糧食,削下來一片充飢,困了的時候就當做枕頭枕,因此又稱之為枕頭饃。格拉條起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左右,在阜陽“攪拌”的方言是“擱拉”(ge la),而這種類似於麵條的食物需要將面和各種作料攪拌均勻吃下,所以被稱為“格拉條”。粉雞特色是淡黃油亮,外表軟綿,裡邊紅嫩,酥脆,鹹鮮。嘗一口微麻辣的粉雞,滿口鮮香。 枕頭饃(圖片來源:阜陽市文化旅遊體育局) 格拉條(圖片來源:阜陽市文化旅遊體育局) 粉雞(圖片來源:阜陽市文化旅遊體育局) 壽縣銀杏 飄落畫卷千年守望 一陣陣秋風吹過,眼前滿滿都是金黃片飄下,繪成一幅秋色的畫卷。這便是壽縣報恩禪寺的秋景。它所處的位置是在淮南市的壽縣。 古寺古色古香,在秋季葉落之際,走進其中的感覺,除了時間的風塵之外就是滿眼的金黃色。它早在唐代的時候就已修建,而當時主持修建這裡的高僧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玄奘和尚。所以細細一算,這裡也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 報恩禪寺銀杏金黃(圖片來源:淮南市文化和旅遊局) 當年這裡落成的時候被種下兩顆銀杏樹,至今依舊繁茂旺盛。它們相互守望著彼此也已長達千年。 報恩禪寺銀杏金黃(圖片來源:淮南市文化和旅遊局) 出了寺外,路邊很多店門口,都樹著“大救駕”的紅色廣告牌。此為何物?上前探聽才知大救駕是安徽省壽縣的特色名點,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公元956年,後周世宗榮徵淮南,命大將趙匡胤率兵急攻南唐(今日的壽縣)。南唐守軍誓死抵抗,戰鬥激烈,趙匡胤久攻不下,差點兒誤了軍機。以致存糧短缺,後來是這種油性麵餅救了他,故名“大救駕”(救駕:指救了皇帝、君王)。 大救駕(圖片來源:淮南市文化和旅遊局) 匆忙間來壽縣,帶走一城的滄桑回憶,也對大救駕的故事有了深刻印象。 山間紅葉 自然寫就鬼斧神工 嶽西鷂落坪國家自然保護區,距離嶽西縣城58公里,在這裡,彷彿置身於一個不存在的世界之中,這裡有遍佈於耳的鳥鳴蟲叫,有映入眼簾的潺潺流水,還有滿山遍野的紅楓。群山相連,像大自然鋪開的美麗畫卷。峰巒疊嶂間,三林海斑斕,瀑簾懸掛、流水潺潺,讓鷂落坪多姿多彩。 嶽西鷂落坪國家自然保護區(組圖)(圖片來源:馬蜂窩@胡恩泰) 明堂山的紅葉同樣奪目。位於皖西南大別山腹地嶽西縣境內,距縣城42公里,它自多枝尖山脈蜿蜒而來突起三峰形成,主峰海拔1563米,是古代吳楚相連之地,“明堂山”因相傳漢武帝封禪古南嶽——天柱山時,曾設祭拜之“明堂”於此山而得名。 明堂山秋景(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 明堂山夜景(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 秋意漸濃,地處江淮之間、大別山腹地的明堂山開始層林盡染,尤其是葫蘆河兩岸更是紅葉曼舞,秋色無邊。進入11月中旬,迎來了一年中最絢麗的季歷經秋風秋雨的洗禮,滿山紅葉溢金流丹、五彩繽紛放眼望去,盡是紅葉編織的唯美秋景,烏桕、楓香、黃櫨、榔榆遍佈峰巒飛瀑之間,別有韻味。每年,明堂山都會舉辦紅葉節,引來了無數遊客的觀賞盛況。 明堂山秋景(組圖)(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 明堂山神女峰的懸崖峭壁上,依傍著一條1300米長的玻璃棧道。這條讓人膽戰心驚的棧道由玻璃棧道、U型眺望臺、絕壁棧道、咖啡玻璃長廊四大部分組成,經天子峰外圍環繞神女峰一週,地面落差達400米,視野落差近千米。透過玻璃俯視垂直山體,彷彿置身空中,視覺刺激讓人心驚膽戰又無比興奮,環顧四周,好似駕霧凌雲般瀟灑飄逸。 明堂山玻璃棧道(組圖)(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 山景好看,山下好吃。即使過了季節,嶽西毛香粑也早有耳聞。由山中採摘的毛香嫩芽,搭配米飯或麵粉,以及臘肉做成墨綠色的圓形小餅,便是毛香粑。鹹香軟糯的毛香粑,是當地人每年農曆三月三都要吃的,而今隨著儲存方式的更新,毛香粑成了四季“長青美食”。 秋天欣賞紅葉的地方,還有石臺,石臺縣自古就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境內山巒蒼鬱峻拔,溪流清澈,空氣清新,氣候宜人。這裡,繞城而過的秋浦河透明清澈,李白曾在這寫下著名的《秋浦歌十七首》;牯牛降風景區內,潭水青碧,峽谷幽深,怪石遍佈,古木如蓋,令人心曠神怡。秋季的牯牛降是遊玩的天堂。滿山的紅葉、晨霧、黑白色調的村莊,構成了一幅幅優美的畫卷。 石臺風光(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 從牯牛降下來,飯店裡的香味撲鼻而來。在石臺,富硒土豬肉也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餚,精選富硒土豬五花肉,配以祕製醬料,文火慢燉數小時入味,肉質鮮美,入口即化,肥而不膩。 花式晒秋 別有情致色彩繽紛 呈坎整個村落按“陰(坎),陽(呈),二氣統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風水理論選址佈局,歷來就被視為徽州的風水寶地;也是目前徽派古建築遺存最多的村落之一,被譽為“國寶之鄉”。 呈坎村(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 朱熹曾贊之:“呈坎雙賢裡,江南第一村。”自古以來,呈坎村就有著“春祈秋報”,“十雨五風祈大有,四時八節慶豐收”的徽州社屋民俗。呈坎的晒秋,都是在廣場上平鋪的。紅的辣椒、柿子、紅豆,黃的玉米、黃豆、南瓜幹,黑的黑豆、芝麻……呈坎的村民們將五彩繽紛的農作物晾置於窗臺、屋頂,繪就出一幅五彩的豐收畫卷,源遠流長的社屋文化,使秋天的呈坎充滿豐收的喜慶,展現出中國風水八卦第一村呈坎原始古樸的農耕文化色彩。 呈坎晒秋(組圖)(圖片來源:黃山市文化和旅遊局) 沿歙黟公路向東行駛個把小時,歙縣深渡鎮陽產村的土樓群鱗次櫛比、錯落有致、質樸壯觀。那裡的秋天層林盡染,果實飄香,豐收果實晾晒在土樓的屋頂上,高空中錯落有致,美不勝收。 陽產晒秋(李欣 攝) 陽產村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村落,為鄭姓聚居地,鄭姓於宋代時由歙北遷移定潭而居,後遷陽產。站在山下看陽產,只見這是一個依山而建的山寨,房子以土樓為主。與徽派建築不同,陽產土樓整體風格以土黃色為基調,建築物為雙坡懸山屋面,大多的房屋上部為小青瓦,下部為灰色青石築基,鋪砌材料以泥為主機板模夯築牆,取材方便易於加工不僅遮風擋雨且冬暖夏涼。 陽產土樓(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 整個村莊林立的土樓群蜿蜒於翠綠的大山之中,一層層,一排排,黃黃的土樓與繚繞雲霧相映在一起,如詩如畫。豐收的果實點綴其中,不時有丹桂飄香,置身於這樣的景色中,讓你感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村裡隨處可見農戶家門口或者屋頂上晒著各式各樣的果實,有黃黃的玉米、火紅的辣椒柿子、大大的南瓜,鋪成一幅幅五色斑斕的“調色盤”,展示著歸倉前驕人的風采。 陽產晒秋(組圖)(李欣 攝) 人人都道黃山美,豈不知當地的食物更美味。無論去哪個古村,都會吃到被稱為“徽菜一絕”的臭鱖魚,在徽州人的味覺記憶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細火烹調後的臭鱖魚,鮮香無比。而用醃肉製成的刀板香也是徽菜代表作之一。黃山的農家後院裡,時時晾晒著火腿和鹹肉。刀板香的油脂被樟木板吸走,油而不膩。 徽州刀板香(圖片來源:黃山市文化和旅遊局) 而且,還有一種奇怪的美食,它的身上有一層濃密純淨的白毛,這就是徽州毛豆腐了。煎過的毛豆腐外酥裡嫩,金黃色的外殼,蘸上特製調配的調料,美味至極。竹筍是徽菜中常用的一味山珍,問政山筍筍味最為鮮嫩,當地人在烹製時一般加入火腿燒燜。筍經燒燜後則入味透、質脆嫩,有火腿的芳香。每個人到黃山必吃的美味——黃山燒餅,餡裡飽含肥肉油脂與梅乾菜,與油酥面混合,讓人百吃不厭。 徽州毛豆腐(圖片來源:黃山市文化和旅遊局)…

  • 苗族姑娘逛張吉懷吉首東站:神祕湘西,我們在等你

    苗族姑娘逛張吉懷吉首東站:神祕湘西,我們在等你

    攝影:陳生愛 陳明來 來源:文旅吉首 陳明來 封面湘西綜合編輯 張吉懷高鐵已進入正式營運倒計時階段,吉首東站成了新的網紅打卡地,每天來參觀拍照的群眾絡繹不絕 本組照片系湘西東部苗家姐妹走進高鐵站,其服飾之美,隊形之齊,氣勢之威,於當天炫酷了一陣最為亮麗的民族風,給站房、候車大廳、旋梯以及站前廣場,注入了濃厚的民族元素,演繹了一曲東部紅土壤苗族與時代高鐵的融合之歌。 (以下組圖:陳生愛) 吉首東站成為新的網紅打卡點 廣場上熱鬧非凡,無數從四面八方趕來的民眾,有的在廣場停留拍照,有的載歌載舞,人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喜悅。 苗族姑娘帶你走進高鐵站 進站啦 苗族姑娘們笑容滿面 開始安檢 候車廳 準備出發 旋梯 張吉懷高鐵即將開通, 祕境湘西將要毫無保留的呈現在世人的面前, 乘上這趟最美高鐵出發, 盡情領略吉首的奇山秀水。 (以下組圖攝影:陳明來) 再好的鏡頭都不足以記錄湘西東部苗族之美麗,再高的拍技都無法表達湘西苗家人之聰慧。 把東部苗家之美融入現代高鐵,與時俱進,與各民族攜手前行,湘西苗家人一直沒有放棄…… (全文完)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儘快與本站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若需轉載本站原創授權文章,請後臺郵箱申請。 封面湘西郵箱地址:hy07[email protected] 監製/吳鈞 責編/麻珊榮 編輯/李艾家 黃沙沙 周登友 稽覈/尚欣 王向遠 更多資訊 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