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智元報導
編輯:桃子好困
【新智元導讀】曾在英偉達身上錯過2500億美金的孫正義,如今再次用腳投票,他賭的是:AI的未來,不在於製造鏟子的英偉達,而在於定義金礦的OpenAI。
為了投OpenAI,軟銀清倉英偉達。
就在昨天,日本科技巨頭軟銀將持有的全部英偉達股份,共3210萬股,以58.3億美元售出。
![]()
當日,英偉達股價應聲下跌近3%,軟銀股價跌超5%。
![]()
與此同時,軟銀還出售了價值91.7億美金的部分T-Mobile股份。
孫正義套現這麼多,主要為了填補後續的投資,其中就包括許諾OpenAI「星際之門」建設。
其中一部分資金,還將用於65億美元收購Ampere,以及與ABB合作的54億美元機器人項目。
退出英偉達,投給OpenAI
軟銀,曾是英偉達最大的股東。
2019年,孫正義清倉了近5%的股份,據TechCrunch報導當時入手40億美元,卻只賣了36億美金。
![]()
但此後,AI浪潮席捲全球,英偉達股價一度飆漲至5萬億美元。
外媒給算了算,如果當初沒有過早拋售這些股份,軟銀就不會錯失2500億美金的巨額財富。
![]()
2024年11月在東京舉辦的英偉達AI峰會上,老黃和孫正義在台上一段幽默互動成為了名場面。
老黃調侃道,「你們可能不知道,孫正義一度是英偉達最大股東」。
這話一出,孫正義雙手搭肩老黃,做出「後悔痛哭」的動作。老黃也大笑回應,「我們一起哭好了」。
自2019年清倉後,軟銀又「回鍋」買了英偉達部分股份,分別在2024年第四季度,以及2025年第一季連續加碼。
軟銀披露,截至3月底,其在英偉達的投資約30億美元。
直到今年10月,軟銀一共攢到3210萬股,又全部賣出套現58.3億美元。
![]()
當天,英偉達股價下跌超2%,還拖累了標普500指數。外界一度認為,「AI泡沫」的預言真的兌現了。
在財報和說明會上,軟銀給出的理由很直接——
為更大的AI佈局籌錢,其中包括對OpenAI 400億美金的巨額承諾,以及參與5000億美元「星際之門」更大規模算力與數據中心的項目。
尤其是最近幾週,AI泡沫的聲音越來越大。 部分投資者認為,AI行業的估值或許已經脫離基本面了。
![]()
此外,CoreWeave因合同延遲下調營收預期,其股價暴跌9%,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緊張情緒。
CFO Yoshimitsu Goto在會上表示,我無法斷言目前是否處於AI泡沫階段,出售英偉達股份是「為了讓資金更好地用於融資」,但未進一步說明。
全力押注AI,擴充「軍火庫」
除英偉達外,軟銀還出售了約92億美元的T-Mobile股票。
這筆巨額資金的回籠,讓孫正義的「彈藥庫」再度充盈,目標直指AI應用與背後超大規模的基礎設施。
其中就包括,OpenAI、甲骨文,以及「星際之門」項目。
![]()
這個曾因「願景基金」被貼上高風險玩家標籤的日本巨頭,如今正憑藉AI實現驚嘆逆轉。
今年以來,軟銀股價已上漲超兩倍。上個月,OpenAI宣布徹底擺脫非盈利結構,軟銀股價再度暴漲。
3月,軟銀同意牽頭對OpenAI進行一輪最高達400億美元的融資,估值達3000億美元。
緊接著10月,軟銀是投資者財團之一,以更高的5000億美元估值,從OpenAI員工手中收購了價值66億美元的股份。
市場對軟銀的估值,已越來越依賴於它與OpenAI的深度綁定。自軟銀投資以來,OpenAI估值已上漲146億美元。
![]()
此前,路透獨家報導,OpenAI正考慮最快於明年以1萬億美元估值進行IPO。
這意味著,不僅是軟銀,包括微軟等早期投資者,或將迎來天文數字級回報。
但更令人矚目的是,OpenAI背後那張1.4萬億美元的AI基礎設施藍圖,目前尚未披露籌資的細節。
投資人Ashley Schulman點評道,「願景基金起伏不定的過往,讓這次資產出售更像是一場高風險的博弈」。
佈局物理AI,斥資54億
除了全力押注OpenAI、AI泡沫的回應,BI一篇報導中,還提到了軟銀財報會議中,關於AI競賽的另外一個要點。
![]()
如同英偉達一樣,軟銀認為「物理AI」(Physical AI)是人工智能革命的下一波浪潮。
它是直接從數字世界進入物理領域的AI,現實中,機器人技術、自動駕駛汽車都是典型代表。
CFO Yoshimitsu Goto表示,這些技術相互融合,將會為現實世界提供更多的服務,更加貼近人類的生活。
為此,今年10月,軟銀以54億美元收購了瑞士ABB的機器人部門。
該交易,預計將在2026年年中至年末完成。
![]()
同時,它還持有英國自動駕駛汽車初創公司Wayve和服務機器人公司Bear Robotics的股份。
在軟銀內部,創建了一個名為「Robo HD」新部門,將所有機器人相關業務集中到了一個部門下。
同時,公司還承諾投入5.75億美元,用於Robo HD機器人投資和開發。
此外,軟銀計劃以65億美元收購美國芯片設計公司Ampere Computing。
參考資料:
https://www.tomshardware.com/tech-industry/softbank-exits-nvidia-with-5-83-billion-sale
https://futurism.com/future-society/nvidia-stock-softbank-ai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media-telecom/softbanks-58-billion-nvidia-stake-sale-stirs-fresh-ai-bubble-fears-2025-11-11/
https://www.nytimes.com/2025/11/11/business/dealbook/softbank-nvidia-dive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