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記者問|山東未來將在這些領域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

今天上午,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風會,邀請山東省科學技術廳主要負責同志等解讀《山東省機器人產業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26—2028年)》等4個產業科技創新行動計劃,並回答記者提問。

答記者問|山東未來將在這些領域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 - 答記者問|山東未來將在這些領域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 - 答記者問|山東未來將在這些領域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 -

中國工業報記者:

在推動機器人產業壯大,以及現代食品、輕工紡織、現代冶金等三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省工信廳將採取哪些具體舉措,引導和支持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答記者問|山東未來將在這些領域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 -

李英峰:機器人產業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增長極,現代食品、輕工紡織、現代冶金作為山東工業體系的支柱力量,其創新能級直接關係到全省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將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方向,打出一套“強創新、優生態、促轉型”的組合拳,具體舉措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聚焦產業創新發展,激活企業“主引擎”。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構建專精特新、單項冠軍、獨角獸等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不斷壯大產業科技創新主力軍。在機器人產業領域,超前評估考量、引育項目、培育企業,重點圍繞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等方向,集中力量突破高精度減速器、伺服電機、智能控制系統等核心部件技術瓶頸。在三大傳統產業領域,建設一批省級以上創新平台,帶動產品迭代升級,持續推動產業能級躍升。優化服務供給,高標準建設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為企業提供技術諮詢、方案設計、人才培訓等“一站式”服務。

二是深化數智綠色轉型,培育競爭“新優勢”。以數智賦能和綠色轉型為抓手,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躍升。在智能化升級方面,推動機器人產業與三大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將具有先進技術、創新模式和應用成效的機器人應用場景納入“工賦百景”揭榜挂帥項目範圍,按規定給予最高200萬元獎補;在現代冶金領域推廣智能冶煉、無人倉儲等應用場景;在現代食品領域打造智能生產線和全鏈條溯源系統,建設5個以上智能工廠或數字化車間;在輕工紡織領域發展柔性生產、個性化定製模式,研發具備自感知、自決策功能的智能紙機。在綠色化發展方面,支持碳捕集封存、餘熱余壓利用等技術在現代冶金等行業示範推廣,打造20家以上國家級智能工廠、綠色工廠。加快構建綠色製造體系,以綠色生產力提升產業競爭力。

三是優化產業生態布局,凝聚發展“向心力”。強化資源統籌和政策協同,營造創新發展良好環境。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在機器人領域推動建設3-5個工具軟件平台,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在傳統產業領域加快建設世界級現代食品、輕工紡織、先進冶金產業基地。支持產業鏈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盟,帶動中小企業參與技術攻關。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組織開展技術交流、政策培訓等活動,引導企業樹立創新發展理念。

下一步,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將會同有關部門細化落實舉措,確保各項政策落地見效,推動機器人產業成為山東新的產業增長極,推動三大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為全省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堅實支撐。

答記者問|山東未來將在這些領域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 -

齊魯晚報記者:

濱州市在現代冶金、輕工紡織、現代食品等領域都有較好的發展基礎,請問濱州市在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下一步將採取哪些具體措施抓好行動計劃的落實?

答記者問|山東未來將在這些領域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 -

屈躍寬:近年來,濱州市委、市政府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頭號任務”,加速構建“政府主抓、企業主體、院校主動、人才主力、市場主導”科創生態,“魏橋崛起”“京博模式”“愉悅速度”等一批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實踐案例不斷湧現。特別是,濱州市通過與省科技廳深度戰略合作,深化實施“廳市會商”機制,不斷將科創優勢轉化為產業勝勢。

一是“矩陣式”政策布局。市委、市政府先後出台《科技激勵機制若干措施》《科技創新成果評定辦法》等政策文件,推動創新成果從“實驗室”加速走向“生產線”。積極承接山東省17個領域產業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制定專項實施方案,明確三年內實施166項技術攻關任務,形成了覆蓋全產業鏈條的創新政策支持體系,研發投入強度連續五年保持全省第1位。“十四五”以來,在現代冶金、輕工紡織、現代食品三大領域,累計實施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17項,獲得省級資金支持超過2億元。

二是“高能級”平台支撐。聚焦高能級科創平台建設,全市布局了450家省級以上高能級科創平台、10家省重點實驗室。特別是,濱州鋁產業先進制造山東省實驗室於2024年12月獲批籌建,成為全省首家由民營企業承建的省實驗室。目前該實驗室已開展科研項目61項,總經費超過4億元。愉悅集團全球首創精密織造技術製造心臟動脈血管,已進入臨床三期。中裕集團打造全國最長小麥循環產業鏈,實現膳食纖維赤蘚糖醇、蛋白肽三項“全國首創”。

三是“全方位”環境保障。堅持項目、平台、人才一體化推進,建成全省首個“一廳五庫五平台”地市級科技大市場,舉辦“渤海科轉賦能匯”系列活動,促成30項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經統計,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2020年到2024年共翻了兩番,年均增長率達35%。全市“冠軍產品”企業中,科技型企業佔比達84%。綠色印染、鋁合金輕量化、纖維材料3個中試平台入選工信部首批重點培育名單,科技成果轉化效能持續提升。

下一步,濱州市將深入貫徹落實好山東省產業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實施好產業鏈、創新鏈“雙鏈融合”行動,推動現代冶金、輕工紡織、現代食品等在內的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更多新質生產力。

一是延深度,構建產業現代體系。編製《濱州市“十五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積極推進3個省級、6個市級戰新產業集群創新發展。加快數字產業、低空經濟、人工智慧等重點項目建設,賦能傳統產業轉型。

二是拓廣度,攻堅產業關鍵技術。圍繞濱州“5210N”產業集群需求,推動校企精準對接。加快濱州鋁產業先進制造山東省實驗室建設。布局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打造新的科創增長極。

三是增熱度,激發產業創新活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建立“需求導向”的科技項目生成機制,支持產業龍頭企業牽頭成立創新聯合體,通過揭榜挂帥、定向委託等形式,集中攻克產業關鍵共性技術難題。實施高質量市場主體培育行動,打造一批具有產業凝聚力的“冠軍”企業。

答記者問|山東未來將在這些領域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 -

香港商報記者: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請問,下一步山東在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有哪些思路舉措?

答記者問|山東未來將在這些領域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 -

孫海生:“十五五”是山東全面提升科技創新綜合實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目前,省科技廳會同有關部門正在加緊編製省“十五五”科技創新規劃。

下一步,省科技廳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全國科技大會部署要求,根據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加快構建支持全面創新的體制機制,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

一是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入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加強有組織的基礎研究,完善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體系,建好基礎研究特區,推動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科研範式變革,努力產出一批原創性、顛覆性科技成果。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深入開展重點產業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精準組織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高端芯片、深海開發、先進材料、生物製造、新型電池、高端儀器等重點領域,搶佔未來科技發展制高點,加快引領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

二是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塑強戰略科技力量體系。充分發揮嶗山實驗室引領帶動作用,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研機構和全國重點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台開展有組織高水平科技攻關。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融通創新,支持企業組建體系化任務型創新聯合體,牽頭重大科技項目、建設高能級創新平台。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全面推進職務科技成果賦權和資產單列管理,推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按照“先使用後付費”方式與科技型中小企業共享。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高標準建設中試示範基地、概念驗證中心,加大應用場景建設和開放力度,增強“山東科技大市場”供需對接功能,建設全國重要的創新成果高效轉化基地。

三是構建一流創新生態。建立健全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協調機制,強化規劃銜接、政策協同、資源統籌、評價聯動,促進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良性互動。加快培育戰略人才力量,強化青年科技人才長期穩定支持,培養造就更多科技領軍人才。持續深化人才評價改革,推動校院企高層次人才“互聘互用”,充分激發創新創造動力活力。健全科融信綜合服務機制,深化科技股權改革,積極發展風險投資、耐心資本,推動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深化科技交流合作,高水平建設中日韓創新合作中心、上合組織科技創新合作中心等重大國際交流合作平台,促進技術雙向轉移轉化與產業協同發展。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倡樹“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鮮明導向,加快構建“創新無憂”的一流科技創新生態。

(大眾新聞記者 程文琪 攝影 李亞平 崔晗 策劃 陳巨慧)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