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中國電信杯”田徑(馬拉松)比賽新聞發布會
時間:2025年11月12日下午16:30
地點:深圳市南山區檔案服務大廈16樓新聞發布廳
實錄內容
主持人邱加州(南山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南山賽區委員會宣傳聯絡部部長):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我是今天的主持人邱卡麗。
今天的發布會主要是介紹十五運會“中國電信杯”田徑(馬拉松)比賽籌備情況,並就大家關心的問題回答記者的提問。出席今天發布會的有:
深圳市政協副主席,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深圳賽區執委會常務副主任鄺兵先生;
南山區委副書記、區長,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南山賽區委員會主任李小寧先生;
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深圳賽區執委會競賽部副部長何建輝先生;
南山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南山賽區委員會執行副主任莫士龍先生。
首先,請鄺兵先生介紹十五運會“中國電信杯”田徑(馬拉松)比賽總體籌備情況,有請!
於貝: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中國電信杯”田徑(馬拉松)賽事新聞發布會。藉此機會,我代表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深圳賽區執委會,向長期以來關心深圳體育事業發展、關心大灣區體育融合的社會各界朋友,致以衷心感謝!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考察廣東,並出席十五運會開幕式時強調,全運會是中國最大規模、最高水平的綜合性運動會,這屆全運會由廣東、香港、澳門三地合辦。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就是要打造中國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相信這屆全運會不僅將見證新時代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新成就,也將展現中國式現代化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萬千氣象。
11月9日晚,十五運會正式開幕,點燃了全國上下“逐夢運動賽場、激揚時代風采”的激情。深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承辦十五運會相關賽事,既是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彰顯先行示範擔當、展現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契機。根據賽事安排,深圳賽區共承辦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2個閉幕式,以及25個項目的28場比賽,包括十五運會競技比賽12個項目89個小項、十五運會群眾比賽7個項目52個小項、殘特奧會夏季殘奧聾奧比賽4個項目355個小項、殘特奧會大眾比賽2個項目29個小項,分別安排在福田、羅湖、南山、寶安、龍崗、龍華、坪山、光明、大鵬9個區(新區)舉行。
截至2025年11月11日,深圳賽區賽事整體有序推進:已順利完賽13場比賽,包括殘特奧會自行車1場比賽、十五運會門球等8場群眾比賽,以及十五運會自由式小輪車、馬拉松游泳等4場競技比賽;當前正舉行7場競技比賽,涵蓋十五運會足球(男子20歲以下組)、馬術等項目;後續仍有8場比賽,包括十五運會射箭、殘特奧會游泳等,其中,11月15日將舉辦一場重要的跨境賽事——深港田徑(馬拉松)比賽。
本次田徑馬拉松是國家體育總局“創新競賽組織方式”的重點賽事,更是全運會歷史上首個跨越深港兩地的馬拉松賽事。自籌備工作啟動以來,深圳賽區始終以最高標準、最嚴要求紮實推進各項工作:
一是在總體安排上,根據省執委會部署,經報國家體育總局、十五運會組委會批准,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中國電信杯”田徑(馬拉松)比賽將設男、女馬拉松兩個項目,共有來自22個省(區、市)參賽單位及個人代表的23支隊伍71名運動員參與。其中,男子運動員38人、女子運動員33人;香港運動員5人、澳門運動員1人,充分展現全國體育健兒,特別是粵港澳三地攜手同行、共襄盛舉的良好氛圍。
二是在組織實施上,從賽事組織架構的搭建,到賽道設施的升級;從跨區域協同機制的建立,到通關、安保、醫療、交通等綜合保障的細化,每一個環節都凝聚着各方的心血與努力。我們組建了專業團隊,開展多輪實戰演練;聯動各相關部門,構築安全防線;優化服務保障,為參賽選手打造安心便捷的競賽環境,充分展現了深圳承辦大型賽事的綜合實力與責任擔當。今年2月,我們專門舉辦了深港馬拉松賽測試賽,並以測試賽收集的情況為基礎,在賽道規划上反覆研究,賽事起終點均設於深圳灣體育中心,以深圳灣大橋為紐帶,跨越深圳南山區和香港元朗區,其中香港段21.85公里,深圳段20.345公里,85%以上路段為雙向六車道及以上標準道路。通過優化提升,賽道折返點由3處減至2處,平交路口由48個壓縮至37個,充分體現了“辦賽不擾民”的辦賽理念,最大限度降低對城市交通和兩地居民通關影響。
三是在創新辦賽上,重點開展了三方面探索:
第一,實行“無感智慧通關”,讓賽事運作更順暢。
為保障參賽選手在比賽中始終保持高速競賽狀態下安全、無感、快速完成通關,馬拉松賽採取“通關查驗前置+閉環管理”舉措,結合馬拉松賽事特點,設計形成適用馬拉松賽事辦賽需求的通關模式,實現人員、車輛、物資“零延時、零接觸、零等待”的無感智慧通關。
第二,多維度應用科技手段,讓賽事指揮更高效。
全程採用人臉識別技術、車輛在途監管與實時定位等數字化技術,對參賽人員及賽事車輛進行全過程、全流程跟蹤與管控。同時,藉助賽事指揮系統、無人機跟拍與賽事直播等技術,實現對賽事進程的實時掌握,提升賽事管理與應急指揮效能。
第三,構建粵港聯動辦賽體系,讓賽事協同更緊密。
成立十五運會田徑(馬拉松)競委會,與香港全運會統籌辦建立多渠道、多層級溝通機制,在比賽執裁、賽道丈量、綜合保障方面周密銜接,確保賽事分段保障實現無縫接續,真正做到專業協同,合力辦賽。
各位媒體朋友,體育是跨越界限的橋樑,更是凝聚力量的紐帶。此次深港跨境馬拉松賽事,不僅是一場體育競技的比拼,更是“一國兩制”下深港融合發展的生動詮釋,是大灣區協同發展的鮮活註腳。
深圳將以此次賽事為契機,全力以赴做好各項保障工作,確保賽事安全、有序、圓滿舉行,讓來自全國各地的運動員在深港兩地的秀美風光中展現風采,讓賽事成為展現深圳城市形象、彰顯大灣區融合活力的重要窗口。
我們堅信,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田徑協會、廣東省執委會的指導下,在深港兩地的通力協作下,此次十五運會田徑(馬拉松)比賽必將成為一屆精彩、專業、難忘的體育盛會,為體育強國建設、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謝謝!
邱加州(主持人):謝謝鄺兵先生。接下來進入媒體提問環節,提問前請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現在開始提問。
記者:謝謝主持人,我是新華社記者。我們了解到本次馬拉松賽事有將近一半的路線都在深圳市南山區,請問李小寧區長,是否可以介紹一下線路的特點,以及深圳市南山區為十五運會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亮點?
李小寧:感謝媒體朋友的提問,下面我依次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兩個方面的有關情況。
第一,關於馬拉松賽事路線的主要特點。
剛才,鄺兵主席已經對賽事的基本情況作了比較詳細的講解,這裡我重點對深圳段賽道作一個補充介紹。深圳段賽道全長20.345公里,佔全程的48.2%,賽道全部位於南山區。賽道從北至南貫穿“沙河西路-望海路”一線,先後途經深圳灣口岸、深圳灣公園、人才公園、大沙河生態長廊、科技園等深圳知名地標。沿着這條路線,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色:
一是深港融合、創新創業的發展成色。
在路線經過的深圳科技園裡,坐落着104家上市公司,其中有24家在港交所上市;分布着2000餘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其中有不少是港資企業。在科技園的附近,還建有一座虛擬大學園,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8所香港高校在這裡設立了產學研基地,成為深港合作開展人才培養、促進成果轉化、帶動技術創新的示範案例。
二是綠水青山、金山銀山的生態亮色。
南山是全市的經濟大區、科技強區和創新高地,2024年的GDP達到9501億元,綜合實力連續9年位居全國百強區榜首。與此同時,南山不僅有“金山銀山”,同樣也有“綠水青山”。在賽道途經的深圳灣公園,城市的繁華和海景的浪漫交相輝映,西伯利亞的海鷗會在遷徙過程中在此駐足,黑臉琵鷺、白肩雕等珍稀候鳥也常常現身於此。深圳人才公園是全國首個以“人才”命名的主題公園,園內海灣迷人、湖景秀美、綠樹成蔭,求賢閣、群英薈、人才驛站等場所成為吸引人才、服務人才的“貼心站”、“加油站”。大沙河生態長廊在全省率先獲評國家水土保持示範工程,沿着13.7公里長的濱水步道順流而下,通山達海的景觀一覽無餘。
三是精心規劃、精細管理的人文底色。
在今年的2月23日,南山區作為具體承辦單位之一,承辦了馬拉松的測試賽。在賽後的復盤總結中,我們發現測試賽線路在道路條件、城市氛圍和交通疏解方面還有優化空間,所以我們向市執委會提出了正賽路線的優化方案。方案經市執委會研究、省執委會領導現場考察,並充分徵求香港全運會統籌辦和中國田徑協會專家意見後,最終由省執委會批准。
這條“新”路線全程雙向8車道,道路更加寬闊平坦,沿線的城市建築品質也更高。在優化選手參賽體驗的同時,我們也把人文關懷放在重要位置,線路為南北走向,避開了東西走向主幹道的5座立交橋,東西向交通基本不受影響;線路兩側分布着很多寫字樓,休息日人流量相對比較小,僅經過3個住宅小區,基本不影響居民正常通行,盡量降低賽事對城市運行的影響。
第二個方面,我想回答一下關於南山賽區的“十五運會”籌備工作的一些主要特點。
南山區堅決貫徹“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賽理念和“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舉全區之力認真抓好賽事籌備:
一是堅持最高規格,形成高效順暢的籌備工作體系。
我們在2024年2月就成立區級賽委會,由區委書記、區長共同擔任賽委會主任,下設10個部室,形成了強有力的組織架構和高效指揮調度機制。同時,我們強化全過程督導和精細化管理,梳理了19項重點任務清單,制定了涵蓋750多項內容的督導檢查表,建立了嚴格的經費管理制度,確保各項籌備工作高標準推進、財政資金合規高效使用。
二是聚焦競賽核心,各項精彩賽事已經陸續展開。
本次全運會,南山區共承辦田徑(跨境馬拉松)、籃球(女子22歲以下組)、排球(女子18歲以下組)3個競技體育項目。籃球項目於11月8日-16日與龍崗區合辦,其中半決賽、決賽在深圳灣體育中心體育館舉辦。排球項目於11月10日-18日與龍華區合辦,其中部分賽事在南山文體中心開展。田徑的跨境馬拉松項目作為本次全運會僅有的兩個跨境項目之一(另一個是由珠海市承辦的公路自行車項目),是深港協同辦賽的一次重要實踐。目前,籃球和排球正賽已於8日和10日精彩開賽。
三是突出科技賦能,彰顯智慧南山辦賽特色。
我們充分發揮南山的科技優勢,將“科技”理念貫穿辦賽全過程。比如,在場館改造方面,承辦賽事的深圳灣體育中心和南山文體中心兩大場館,用時5個多月就完成了全部改造。其中,我們重點完成了VOC場館運行中心系統的開發,與市級指揮平台實現數據互聯互通,特別是深化建設了“圳智慧”場館運行中心數字孿生系統,運用5G、AI、三維定位等技術,實現了對賽事保障的可視化、智能化管理,確保指揮調度精準高效。
四是築牢保障防線,營造一流賽事環境。
我們致力於構建最安全、最周到、最溫暖的賽事保障體系,讓所有來到南山的參賽選手和技術官員都能感到賓至如歸的溫暖與舒心。安全保障方面,成立安全生產管理委員會,推進一系列科技信息化安保項目建設,常態化開展隱患排查。服務保障方面,在全市率先完成接待酒店公開遴選,制定“一店一策”保障方案。建立“綜合保障+VOC平台”聯動調度模式,統籌做好醫療、交通、食品等保障工作。志願服務方面,從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及深圳大學等5所高校招募選拔了900名志願者,已經完成了系統培訓,他們展現了出色的專業素養和精神風貌,也正在各個賽場開展志願服務。城市品質提升方面,集中力量提升賽事場館周邊、重要窗口門戶等區域城市環境面貌品質,全方位開展環境衛生、街區容貌、無障礙環境等十大提升行動。統籌全區宣傳資源,通過戶外大屏、道旗、公交廣告等載體,全域營造“喜迎十五運會”的濃厚社會氛圍。
各位媒體朋友可能也發現了,在不久前剛剛結束的“十五運會”開幕式上,“南山元素”亮點紛呈,南山企業優必選人形機器人亮相首章文體展演,南山花游姐妹王柳懿、王芊懿擔任第四棒火炬傳遞手,在南山取景拍攝的健身場館視頻在開幕式前作為特別節目播出。我們相信隨着十五運會的正式開幕,十五運會的各項賽事也正陸續展開。
接下來,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市執委會的堅強領導下,繼續全力以赴做好賽事組織、運行保障和氛圍營造工作,努力為全國人民呈現一場“簡約、安全、精彩、科技”的體育盛會!謝謝大家!
記者:我是《深圳衛視》記者,我想請問何建輝副局長。我們注意到,此次田徑(馬拉松)項目是深圳市唯一一個跨境項目,也是全運會歷史上首個跨越深港兩地的馬拉松賽,請問賽事都有哪些看點?
何建輝: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深港跨境馬拉松項目,是十五運會中一項極具歷史意義的創新安排。關於你提到的深港跨境馬拉松的看點,我歸納了一下,主要有四個方面值得關注。
第一,這是全運會首次舉辦跨境田徑馬拉松賽事。
廣東和香港、澳門三地共辦全運會,是“一國兩制”在體育領域的創新實踐,是一場經濟、科技、文化深度的融匯與激蕩,是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的重大舉措。粵港澳大灣區以不到全國1%的土地面積,不到6%的人口總量,創造出全國1/9的經濟總量,成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這次跨境田徑馬拉松賽事,作為十五運會僅有的兩個跨境項目之一,它不僅是賽事組織形式的重大創新,更是深化區域協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體育融合發展的有力實踐,將今日大灣區的萬千氣象,生動地展現在世界面前。這將極大地激發愛國熱情,拉緊精神紐帶,促進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為大灣區建設營造良好氛圍。
第二,這是深港兩地首次攜手承辦全運會賽事。
本次賽事跨越深港兩地,深圳段位於南山區,香港段位於元朗區。賽事的起點和終點均設在南山區的深圳灣體育中心。在籌備過程中,我們與香港方面建立了深港聯合指揮體系,在競賽、安保、醫療、交通等各個環節實現了無縫銜接與高效協同,從聯合規劃、路線勘察到統一標準、流程對接等方面,雙方團隊緊密無間,確保了賽事籌備工作的一體化推進。這種跨區域、全方位的保障模式,不僅是卓越辦賽能力的體現,更是深港“一家親”深厚情誼與強大合力的生動展現,打造大型綜合性運動會跨境合作的“深港樣板”。
第三,這是國內高水平專業跑手的巔峰匯聚。
這次跨境田徑馬拉松賽事,共有71名運動員參賽,其中男子運動員38人、女子運動員33人,港澳運動員6人。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全國男子馬拉松紀錄保持者何杰、知名運動員吳向東、桑吉東知、董國建、楊紹輝、陳天宇,以及十四運會女子馬拉松冠軍張德順和女子名將夏雨雨、吳冰、李芷萱、白麗等國內頂尖跑者,都將齊聚這次深港馬拉松,將在這條融合雙城風貌的賽道上同場競技,精彩可期。
第四,這是深港協同提供的一流保障服務。
我們在成功舉辦測試賽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大灣區科技創新優勢,構築了立體化的協調保障體系:比如通關保障方面,在前置口岸查驗區和馬拉松賽道上,通過部署移動查驗、人臉核驗、智能監控及定位等技術裝備,構建“感知-決策-響應”的閉環智慧管理體系,確保選手能夠享受“絲滑”的跨境體驗。
在賽事保障方面,目前,賽道準備工作已到位。同時,深圳與香港賽段的各功能站點、自備補給、指引標識、醫療站點、降溫措施、移動廁所等深港協同統一布設標準,相關器材物資已經送抵香港賽區。這次兩地共設置18個固定醫療點、19輛救護車、52台AED設備,並指定6家定點醫院,確保醫療救援覆蓋全程。深港氣象部門聯合提供氣象專報及專業指數研判,食品安全、電力、網絡等各方面保障均已就緒。還有志願者服務方面,將有來自深港兩地的志願者們經過系統培訓,將以熱情專業的服務,打造跨境馬拉松賽事最溫暖的名片。
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將十五運會跨境馬拉松賽事辦成一場融合競技激情、城市魅力與灣區活力的精彩賽事!謝謝。
記者:我是《南方都市報》記者,我想向莫士龍常委提問。剛才李小寧區長也介紹了,南山區是經濟大區,創新高地,同時也是文體強區。那麼在賽場之外,南山區在體育賽事聯動文旅消費方面有哪些舉措?針對15日即將到來的田徑(馬拉松)比賽,針對當天市民的出行又有哪些建議和提醒?謝謝!
莫士龍:感謝媒體朋友的提問。我先回答一下當天的賽事出行,因為大家比較關注。
剛才,鄺兵主席和小寧區長已經介紹,我們突出“辦賽不擾民”的理念,對線路不斷優化提升,最大限度降低賽事對交通和通關的影響。當然,在11月15日周六上午,為確保比賽安全順暢,屆時確實有必要對部分道路採取臨時性交通管控措施,深圳灣口岸也將在當日凌晨2點至上午11點暫停旅檢、貨檢通關服務,相關通告已在11月6日做了發布。在此向各位市民朋友發出溫馨提醒:
一是屆時非賽事人員、車輛不能進入深圳灣口岸管理區域,確有通關需求的,建議選擇蓮塘口岸、皇崗口岸以及文錦渡口岸通關,通行時間依照各口岸的通關服務時間。
二是南山區限行路段將分時、分段進行解除,並逐步恢復。建議各位市民朋友提前規划出行路線,盡量避開賽事周邊區域,可以選擇後海濱路、濱海大道以及深南大道等周邊道路繞行。實時路況信息及通關信息將通過官方互聯網主頁、導航、電台廣播播報,方便市民隨時掌握。臨時的交通管控,是為了共同見證一場高水平體育盛事。這裡也非常感謝市民朋友的理解與配合,讓我們這座城市以熱情好客、文明有序的姿態,一起為運動員加油助威!
其實辦賽事就是辦城市。我們堅持把體育賽事的“流量”變成文旅消費的“增量”,努力讓每一位來到南山的朋友,都能“看得精彩、玩得盡興”。具體而言,有以下五個重點舉措:
一是我們製作了一桌“文體旅菜品”,讓大家有的看、有的玩。
我們引進了世界級的“穆夏藝術展”,打造了盛大的“深圳光影藝術季”,在海上世界明華輪上創新推出沉浸式肢體劇演出《交易人生》,錦繡中華、世界之窗、歡樂谷等景區同步推出了新特色的主題節慶,從異國風情到國潮非遺,從動感激情到自然靜謐,確保大家賽場之外精彩不停。
二是我們突出“山海連城”的特色,讓大家體驗有山有海的“南山味道”。
“愛達·地中海號”郵輪和“海上看灣區”遊船產品設計內容還比較適宜,讓大家能從海上視角欣賞灣區之美。同時還在K11結合濱海氛圍,推出了紙藝個展《海月之日夜》,打造浪漫的濱海藝術體驗。
三是我們注重“文化+科技”的結合,呈現科技賦能的全新體驗。
大家除了可以欣賞“大成敦煌”等精品文化大展外,還可以體驗到比較領先的科技沉浸式項目。比如在《風起洛陽》VR中一秒穿越盛唐,在《消失的法老》中深入探索金字塔內部。我們還在深圳灣春繭體育館二樓設置了多個免費的VR運動體驗項目。這些都將為大家,特別是年輕人帶來更具吸引力的體驗。
四是我們準備了“真金白銀”的消費禮包,讓大家住得舒心、買得划算。
將在攜程、去哪兒等平台,直接發放八折住宿消費券,並推出“展覽+酒店”的優惠套餐,實實在在地降低大家的出行成本。此外,還聯合各大商圈,推出“超級遊園會”“雙十一品牌日”等系列促銷活動,努力讓更多遊客從“一日游”變成“深度游”。
五是我們構築了“安心無憂”的服務保障,全力守護大家的旅程。
已經設計並推出兩條融合了文化、時尚與休閑的主題旅遊路線,為大家提供“遊玩指南”。同時成立專門工作團隊,開展安全大檢查,覆蓋吃、住、行、游等各個環節,全力為大家營造一個安全、舒心、放心的消費環境。
總之,我們的目標就是:用滿滿的誠意與精彩,讓“十五運會”的客人們,因為一場賽、愛上一座城,或者更愛一座城。期待金秋的南山,與大家有場美麗的相遇!謝謝!
邱加州(主持人):謝謝。由於時間關係,今天的提問環節到此結束。各位朋友,第十五屆全運會不僅是一場體育盛會,更是展現城市形象、彰顯灣區魅力的重要窗口。我們將牢牢把握“辦好一次賽,展現一座城”的核心理念,精益求精地做好各項籌備與保障工作。稍後,本次發布會的圖文實錄將通過“創新南山”微信公眾號發布,歡迎大家關注和轉發。
感謝各位發布人、感謝各位媒體記者朋友,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來源 | 十五運會田徑(馬拉松)競委會
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深圳南山賽區委員會
編輯 | 皮永荷
責編 |董非 鄭劍鋒
審核 |鄔雙舟
轉載請註明以上信息
本條微信部分圖片或來自於網絡
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